第二百零五章 和风细雨
现在董卓算是看明白了。自己麾下的将领虽然实力不弱,可是与李羿军将领比起来,还是差距甚大,根本就打不过人家嘛!而己方将领都斗不过人家,那么士卒厮杀则更加不可能获胜了。于是他想要撤兵了,可是李羿却迟迟不肯现身,从而让他难堪之极,想要找个台阶下都找不着正主啊!
董卓曾经几次想要下令退兵,却始终抹不下脸皮,难以启齿。因为自己率众上门找事却反被人家的家将给打脸了,而且自始至终连主人家的面都没见着,这个脸实在是丢的太大了!
董卓好歹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一州之刺史、封疆大吏。此时他一旦开口主动退兵的话,那么日后此事若是被宣扬了出去,那他董卓还有何颜面示人,何以在世上立足?
两军阵前。
随着吕岳与段煨、牛辅二人之间战斗时间的推移,双方交战已经一百多个回合了。
其实董卓军与李羿军的军阵对峙,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事实上,无论是董卓还是李羿他们都没有大规模列阵厮杀的想法,因为他们此时都还不敢如此兴师动众地互相攻杀。否则,朝廷的言官们绝对饶不了他们,而皇帝刘宏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毕竟眼下的大汉王朝之中,还没有人敢大张旗鼓的不尊朝廷号令,敢于明目张胆地无视大汉律法;否则其必成众矢之的。
就因为如此。所以,董卓即使是在自家侄儿董煌生死不明的勃然大怒之际,也不敢下令全军出击,而是派出麾下武艺最强的两员战将去围杀吕岳一人。而李羿军亦然,他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挥军攻击董卓军。
双方都在刻意压制着全面冲突的发生,却又互不示弱,不愿意平白无故地折了自家的威风。于是双方只能通过斗将之战来挣回颜面,继而打击对方的气焰,鼓舞己方士气。
双方战况呈一边倒的趋势。吕岳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稳居着上风,而段煨和牛辅二人的防守之势则是越来越被动,处境极度危险。在吕岳的攻击之下,他们二人疲于奔命、仓惶招架,每一次交手之时他们都险象环生,在生死边缘挣扎徘徊着。而吕岳似乎也不急于取他们二人的性命,几次三番地手下留情,从而让他们得以死里逃生,战斗至今。可是对于他们俩而言,此刻这种身不由己、任人宰割的处境,实在是一种煎熬与折磨,却是比杀死他们还要难受。
董卓军阵前。
董卓看着眼前战斗中段煨和牛辅二人险象环生的狼狈模样之后,眉头紧锁,脸拉得老长,神色阴沉得吓人。此时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段煨和牛辅二人不是吕岳之敌,眼下他们正在垂死挣扎以求活命罢了。
董卓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麾下的两员战将就这么折在吕岳手里。眼下他绞尽脑汁地思量着对策,权衡着得失,乃至于已经咬牙切齿地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匈奴中郎将李羿在此,尔等都给我住手!”
随着李羿军与董卓军之间斗将之战的激烈厮杀,双方战将的损伤也在不断增加,致使两军将士彼此仇视的怨气也越来越大。
这种局势若是再不加控制而任凭其发展下去的话,那么随之必然会爆发两军全面的厮杀。而这样的结果,无论是董卓还是李羿都不愿看到,也是绝不会允许其发生。
因为一旦爆发两军彼此厮杀之事,他们二人无论谁赢谁输都不会有好果子吃,朝廷绝对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最终他们二人必然是两败俱伤,官位与兵权都很难保得住,而此前的一切努力也将付诸东流,功亏一篑。故此,以李羿的沉稳睿智和董卓的老辣贪婪,他们又怎会凭一时之义愤而弃自己的大业于不顾呢?
眼下段煨和牛辅二人联手与吕岳搏杀,可是战斗的结果却让董卓很是尴尬与无奈。而令他最为气恼的却是,李羿军主帅李羿本人自始至终一直不现身,这让他有种骑虎难下之感。
斗将之战是他董卓挑起的,可是其结果却是他此前万万没有料到的。自己麾下的战将连连失利,就连自家侄儿董煌的性命都搭进去了,这让他很是难堪,颜面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