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仁兄贤弟
南门外,李羿急匆匆地纵马扬鞭赶到已经出城的董卓马车旁边,待董卓下了马车。他便翻身下马一把抓住董卓的双手,颇为懊悔地说道。
董卓被李羿突然抓住双手的一瞬间,身体骤然紧绷了起来,两腿不自禁地微微打颤,急欲向后退缩。可惜他的双手被李羿紧紧抓住,后退避让也是不能啊。毕竟李羿的随手一拉,那也是力大惊人,岂是他董卓随意能挣脱的。
这一刹那,董卓那原本就比较黑黄的脸庞顿时白了许多,额头上无由地溢出汗滴,阴沉的双目骤然变得惊慌失措,显露出一丝惧色。
待李羿说完话,董卓看着他情真意切地神色之后,紧张惊惧的脸色方才微微好转,渐渐冷静了下来。直到此时,董卓才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砰砰地快速跳动,后背一阵发凉。
“呼,还以为李元昊此来是对我不利呢,原来是虚惊一场。岁月不饶人,自己还真是不能和李羿这种小年轻人相比呀,一惊一乍的,心脏受不了啊!”董卓意识到自己误解了李羿的意图之后,不禁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心中暗自诽谤着李羿年轻冒失、不知轻重。
贾诩和戏忠二人静坐在书房里听着李羿首次向他们坦露心迹。其间他们神情起伏很大,甚至有好几次险些忍不住打断李羿的话语,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认可了李羿的说辞。他们的这种认可,或许不是彻底的心服口服,却意味着他们二人在往后的日子里仍旧会有意或无意地代替李羿去做此类的恶事;而作为主上的李羿,便不会再在此类有损自身威信和声誉的事情上沾身了。
与此同时,贾诩和戏忠二人此次能够让李羿坦露心迹,也说明他们二人已然是李羿的心腹了。然而,早已对此事知之甚详的贾诩,无疑是李羿的绝对心腹;而戏忠则是此时才纳入李羿心腹属下的行列。至于李羿为何要将事情的始末向此二人坦言,而不是只让贾诩一人知晓,这便是他有意消除二人心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顾虑。
有了另一人相陪,他们二人才能安心去做那些不为人道之事。否则,一旦事发,而李羿大业未成,那么做下此事的人难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现在有了他们两个人,就不会有此顾虑了。毕竟他们二人都是李羿手下的重臣,一人事发可以视为一己之私,那么两人同时犯案且为同一件事,那么李羿作为主上就难辞其咎了。
············
晋阳城南门外。
缓了口气,董卓竭力挤出一丝微笑,含笑着对李羿说道:“贤弟莫要如此,为兄此去不过是回西凉老家,日后随时可以与贤弟再聚。只是今日天色突变,道路难行,所以为兄便起行得早些。这是为兄思虑不周,实在是怪不得元昊啊!贤弟莫要自责,你能冒雨前来为我送行,为兄已经很感激了。贤弟呀,你我兄弟之间无须这等虚礼。为兄此番前来并州上任,短短数月,来去匆忙;若有怠慢贤弟之处,还请贤弟莫要记在心上,你我都是朝廷命官,一切都是为了朝廷嘛!”
李羿闻言说道:“兄长见外了。你我同朝为官,纵然偶有瑕疵也是为朝廷办事,并非个人恩怨;这一点小弟还是能够理解兄长苦衷的。不说这些了。兄长此去西凉,遥遥数百里路程,小弟未曾准备厚礼相送,只有略备薄酒为兄长送行。来呀,上酒,我要为兄长送行!”
随之李羿身后的亲卫应声送上托盘,盘中两盏美酒已然斟上,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来,兄长,小弟仅以此酒为兄长壮行!”李羿松开董卓的双手,既而双手托杯将美酒送于董卓面前,豪爽地朗声说道。
狂风暴雨稍歇,天空中依旧淅淅沥沥地飘着雨滴。
李羿带着贾诩、白哲等不足百人急匆匆地前来为董卓送行。
贾诩和戏忠等人原本为自家主公预备了五百名随行近卫,准备大张旗鼓地前来南门列队欢送董卓离去。可是却被李羿断然否决了。他只带了几十人冒雨赶到南门外送别董卓,并且行事极为简洁低调,似是不想让人知道。
结果,南门外果然没有多少人前来为董卓送行。除了董卓随行亲卫和仆从之外,只有寥寥几十个刺史府的文士小吏前来,世家大族和城中百姓竟然一个也没来。
“仲颖兄,昨夜一场大醉险些耽误了小弟为兄长送行,还请兄长见谅啊!小弟年轻莽撞,嗜酒如命、贪杯误事,酒醉之后便酣睡至今。若非文和清晨前去叫我,恐怕小弟我现在仍旧昏睡未醒呢。小弟失礼之处还望兄长原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