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她走到小院门口,门虚掩着,推开院门,冷冷清清,没有一点过年的喜庆。
萧氏跟朱璃包饺子,两个孩子在院子里跑,屋里屋外欢声笑语,节日气氛浓厚。
半夜,耶律家二儿子带着两个孩子在院子里放炮仗。
朱璃在灶间煮饺子,看着翻滚的热水,想起小时候家里过年,除夕全家围炉守岁,气氛温馨。
等过了年,她开始做离开的准备。
这里始终不是她的家,每年过年倍觉孤单格外思念亲人。
述律氏热络地赶着接过来,喜笑颜开,“这咱话说,你们来吃饭,带啥嚼过,家里什么都准备现成的。”
蒲察氏说;“过年杀了两口猪,大媳妇养了一年,粳米是大小子在王府得的,这精细的米平常吃不到,拿来你们尝尝。”
述律氏掂量这些东西,这一桌酒席回本,还绰绰有余。
高兴地招呼徐璃,“玉奴,快把菜下锅。”
朱璃把东西拎着送到仓房里,把已经切好的菜下到锅里炒。
忽悠脑海里出现一个人,这个人跟她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
慎王年前一直没来饭铺,每每看到慎王便产生同病相怜之感。
正月初一,养父母出门去街坊邻居家里拜年。
朱璃拿出食盒,把煮熟的牛羊肉捡出几块放进食盒里,又把早晨煮的饺子挑好的没破的拿了一些,悄悄出门。
质子的境遇极差,徐临的住处很偏僻,孤零零的矮墙围着三间土屋,土屋破旧。
菜肴陆续端上桌,男人们围坐热炕,吃酒。
堂屋地上放了一张矮桌,女人们和孩子在矮桌上吃。
耶律泰的媳妇萧氏照料一双儿女吃饭,萧氏又怀了三个月的身孕。
朱璃端上最后一道菜,把灶间拾掇干净,上桌时,两个孩子已经吃饱了,蒲察氏和述律氏唠闲话。
吃完年夜饭,朱璃捡了桌子,烧热水沏茶,端上去,男人们酒后天南地北地地胡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