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神秘来客
久儿又是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厨房。
“嗯!”久儿蹦蹦跳跳地跑到了院子里。
揉面,是最能体现功夫深浅的一道手续。面揉得好,做出的面条才筋道。男男女女的口里也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倒的媳妇儿,揉倒的面”。想要揉好面,这手腕就得有力气。
把和好的面先揉在一起,盖上潮湿的布子,让面团醒一会儿再去揉,会轻松很多。
揉面的时候,当听到“啪—啪—”的起泡的声音,那面就算揉到位了。
锦秋开始擀面的时候,久儿的小舅就帮忙烧火了。锦秋把面团转着圈儿从中间向周围擀开。力道要一样,薄厚才能均匀。
说起这燃面,确实不费什么事。捞上一大碗,调上提前准备好的葱花油,调上盐和醋,再调上香喷喷的油泼辣子,堪称人间一大美味。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不要菜,什么青菜、土豆都不要,炒的、煮的都不要,通通不要,就要那四种调料足够了。吃的就是那种油葱花的香味。
这葱花油的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切碎的葱放在小碗里,将热的熟油浇上去,一边浇油,一边搅拌,避免葱花被炸焦,也避免油冲得太高而流出来。而这油的温度也不能太高,太高同样会把葱花炸焦,得凉那么一小会儿,就一小会儿。若凉的时间长了,这葱花也就熟不了了。
之后,再给葱花油里放一点儿盐就可以放那儿备用了。有时久儿饿了,锦秋会用开水泡好馒头,然后再舀一勺葱花油调在上面,这吃起来也是非常美味的。
做面条虽然简单,但却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水平。从和面、揉面、擀面,到离面,都少不了技巧和功夫。
世良不在家的时候,锦秋就会把面擀得很薄,薄如蝉翼;很透,能隔着面看到那边孩子的脸。
世良不喜欢吃挂面,不喜欢吃细面,更不喜欢吃软面,他总说挂面是给坐月子的人吃的。世良吃的面,要厚,要硬,下在锅里,水第一次开时就要捞起来。世良吃的面,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站在碗里的”。
小舅把水快烧开了,锅的四周开始有烟雾向上慢慢升腾。锦秋开始离面。她把擀开的面对折两次后,用擀面杖压住一条边,另一只手拿起刀开始从左向右滑动。两手紧密配合,连贯而娴熟。
这离面,可是锦秋引以为傲的资本。很多媳妇儿不会离面,她们怕那刀一不小心就飞到了指头上,所以她们只会切。
“久儿,过来吃饭了!”锦秋给两个大人盛好面之后,又给久儿多煮了一会儿。
只见锦秋右手拿着水缸,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倒水,左手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着面粉。
久儿站在案板前一直高兴地喊着:“妈妈,再倒!妈妈,再倒!”
“久儿,这水可不能一下子倒进去,更不能倒多了,”锦秋一边和着面,一边对久儿解释着,“要学会观察。你奶奶告诉我'冬溜溜,夏牛头',意思就是冬天冷,要把面和软点儿,夏天热,要把面和硬点儿。”
“妈妈,不倒水了。”久儿拍着小手,脚尖踮得高高的,望着盆里的面说。
“好,不倒了。你先去院子玩,一会儿做好了,妈妈叫你来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