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单光子干涉实验
陈慕武琢磨,他既然想着以后要开宗立派的话,那么就不能只靠自己单打独斗,也要把手下的学生们都一个个地培养得出人头地。
所以他决定开门见山,直接讲起了有关概率波的这件事。
“想必今天来参加这场会议的物理学从业者,应该或多或少地都读过了我前不久发表在《自然》周刊上的那篇论文。
“你们应该会觉得,站在眼前这个叫陈慕武的家伙,他先是搞出来了一种叫做矩阵的东西,把人弄得神魂颠倒,陷入数学深渊。
“然后他又发明了一个波动方程,把人从数学的深渊里拯救了出来。
陈慕武想着,在这次的俱乐部活动上,就具体说一说,这个波函数Ψ到底是什么。
让奥本海默记录,也是为了把这个讲座内容整理出来之后,能更方便地再去发表一篇论文。
陈慕武并不想触碰证明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等价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
总有人说薛定谔在1926年提出波动方程后的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在数学上严格证明了他的波动力学和海森堡的矩阵力学等价。
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物理学神话罢了,薛定谔给出来的证明方式是用波动方程解了一下谐振子的能级和定态波函数,得到的结果和矩阵力学给出来的结论相同而已。
“我相信,你们有很多人也都尝试了用这个新的方程计算氢原子光谱,并且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但同时我也清楚,伱们搞不明白,这个和波动方程形式完全一致的新方程,它描绘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波?是什么东西在波动?
“众所周知,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波存在着。
“一种就是像声波和水波那样的机械波,它们通过空气分子或者水分子在微观尺度上的震动,导致在宏观尺度上形成了波动。
然后他就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波动力学和海森堡、玻恩、约当的矩阵力学等价,可以用数学变换从一种形式变换成为另一种形式。
其实,他充其量是“论证”了这两种力学在物理学上是等价的这件事,而且也就只能忽悠一下众多数学学得不好的物理学家们。
而最终在数学上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等价,还要等到狄拉克在1930年抛砖引玉,然后冯·诺依曼在1932年才能给出最终的结论。
很显然,陈慕武不想在这次卡皮察俱乐部的会议上,当一个不太讨喜的数学家。
薛定谔“论证”两种力学等价的那篇论文,倒是可以留给赵忠尧施汝为和奥本海默三位,就当做是送给三个学生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