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人命关天的疏忽
在这之后,玻尔就一直忙他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各种事情:买地啦,扩建啦,盯着新楼的工程施工啦等等。
基本上这几年他都没离开过丹麦,期间只去过一趟邻国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
这还是为了能千方百计劝陈慕武留在哥本哈根,而陪他去领了一次诺贝尔奖。
1924年的索尔维会议玻尔也没参加,所以他已经有快三年的时间,没有和自己的老师卢瑟福见面了。
于是玻尔选择参加这次在伦敦举办的皇家学会外籍会士的入会仪式,也想着到英国见见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这也算是英国学界对他的一种认可,那意思就是说,你是我们自己人。
在未来,卡皮察也同样如此,即使他是一个苏连人。
其实皇家学会外籍会士,更像是个荣誉称号,获得此称号的学者们,没必要亲自到伦敦参加入会仪式。
普朗克虽然比老汤姆孙小两岁,今年也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
他这一把年纪,肯定是不会先从柏林坐火车到法国的加莱,然后再转轮船折腾到英国了。
当然,还要顺便再挥舞几下锄头,尝试一下,能不能把他的师弟陈慕武给挖到哥本哈根去。
这个小伙子有些不地道,明明之前自己也曾经问他,是不是认为物理学未来会在超导在低温方面取得进展,否则为什么要把那个本留学生送到荷兰的莱顿大学?
陈慕武当时信誓旦旦地保证,低温物理学或许会有些进展,但是主流绝对还是在量子方面。
结果他回到英国之后,就连发了三篇论文,篇篇都是在低温物理学实验上取得的成果。
陈慕武本以为玻尔肯定也和普朗克一样,不会到伦敦参加入会仪式。
但没想到电报上说他居然要亲自前来,这才让人感到意外。
玻尔上一次访问英国,还是在1923年。
当时的他风光无限,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大楼刚竣工不久,前一年年底,他又获得了19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一次到访英国,玻尔见到了自己在英国的老师、同学和同行,顺便领取了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两个荣誉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