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施汝为吃闭门羹
这里住着刚刚放弃教职离开広州,搬到仩海不久的鲁迅。
对于陈慕武效仿十年前的赴法勤工俭学,在斯德哥尔摩办了一所用来教授中囯留学生先进科学知识的学校这种举动,鲁迅很是赞同。
胡适心想,自己马上就是正牌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而且在国内混得也算是风生水起。
他如果想要出国去教学,最起码也要像赵元任那样,在美国的知名大学任教,瑞典是什么穷乡僻壤?
就算胡适当初曾经很看好陈慕武,但是现在他十分不看好后者在斯德哥尔摩办起来的这所大学。
故而胡博士礼节性地对施汝为说,他要再考虑考虑,然后客客气气地把访客送出了自己家门。
实际上,这就是拒绝陈慕武邀请的一种表现。
在陈慕1923年从邶京大学讲完学,离开国内去英国的时候,无论徐志摩还是胡适,都还是邶京大学的教授。
没想到时间过去了五年,他们已经纷纷离开了首善之地邶京,全都在仩海再聚首。
邶京大学大量教授出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发不出办学经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最后的几年里,北洋政府对学界的倒行逆施。
最著名的莫过于“三·一八”惨案,不但打死了京城高校里的许多学生,还对更多的声援学生的教师们发出了通缉。
邶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在使馆区的六国饭店里躲了很长一段时间,鲁迅更是直接离开邶京去了厦门大学。
施汝为也有些搞不通,提起陈慕武的时候,胡适和徐志摩一样眼带笑意,为什么邀请会被拒绝呢?
难道有没有陈慕武亲笔信,导致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吗?
很快,接下来要拜访的那个人就会告诉施汝为,他的猜想不正确。
就算有陈慕武的亲笔信,该拒绝的人还是会拒绝。
从胡适的家中离开,施汝为下一个要拜访的地点,是仩海横浜路三十五弄的景云里。
徐志摩和胡适都在这些个事件之后,离开了邶京,又相继辗转来到了仩海。
虽然在邶京大学的时候,胡适曾经和众人合伙办过《国学季刊》,而去斯德哥尔摩讲授汉学也能算是国学的一部分。
但听完施汝为的一番描绘之后,胡适的态度和刚刚在四明邨的徐志摩完全不一样,他对离开中囯去瑞典这件事情完全不感兴趣。
继在1923年开年成为《密勒氏评论报》评选出的“中国十二位大人物”的第十二名之后,胡适在政学两届都混得很不错。
尤其是1926年,他再次出洋,先是去英国商讨英国庚子赔款的相关事宜,然后又赴美,先是去哥伦比亚大学办好了有关自己哲学博士学位的最终手续,回国后还被选为了管理美国退还庚款的中囯基金会的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