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82章 双刃剑呐~

第382章 双刃剑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并不是说,天子觉得大理比廷尉好听、光禄勋比郎中令有逼格,那就应该去改。

而是应该以客观需求为准,以实际效能的角度去出发。

在景帝之前,汉九卿分别为:内史、少府、太仆、廷尉、卫尉、典客、奉常、宗正、郎中令。

而武帝之后,却变成了:大司农、少府、太仆、廷尉、卫尉、大鸿胪、太常、宗伯、光禄勋。

也就难怪在后世,人们总觉得西汉的三公九卿——尤其是九卿,似乎有二三十个职位。

但实际上,有汉一朝,三公九卿的位置,基本还能算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之所以会给人这样的错觉,就是因为同一个官职,在四百年刘汉——甚至仅仅只是前半页的西汉,可能就有两三种叫法。

除此二者,余下的内史、少府、卫尉、宗正、郎中令、典客、太仆,在景帝一朝倒是幸免于难。

但到了原历史时间线上的武帝一朝,九卿却是被改了个天翻地覆。

——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宗正改为:宗伯;

——原本的典客、被孝景皇帝改名后的大行,再度更改为:大鸿胪;

说回眼下。

先帝老爷子临终前,打算给廷尉、奉常改个名字,刘荣没觉得有什么,该不该都行。

既然先帝老爷子想改,刘荣就给改了,权当是哄地底下的先帝老爷子开心。

至于日后,要不要完完全全的朝历史作业——把典客改为大鸿胪,把郎中令改为光禄勋之类,刘荣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在刘荣看来,九卿是否要改名字,关键并不在于天子个人的喜好。

——将大理改回:廷尉;

而后,便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按地理位置,拆分内史为: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各秩二千石,皆非九卿。

原为内史下辖单位的中尉被分离出来,称:执金吾;

再将原内史下辖,负责农业事务的大农令更名为:大司农,并顶替原属于内史的九卿席位……

至此,改造完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