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利动人心
这就不得不提到那第二个客观原因,就是袁术遇上的对手是曹操。
主观原因是因为这个战略大师太不接地气了。
袁术的好逸恶劳,让他根本无心实地考察地形,只会做地图作业,在地图上指挥打仗。
结果他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地形的差异。
袁术在匡亭这个地方埋了个钉子,想要诱惑曹操来打,随后围点打援曹操。
从距离上来说,曹操所在的鄄城到匡亭,的确要远比袁术所在的封丘到匡亭远,而且不是远一点,是远很多。
用一句绝境形容这时候的袁术,不为过吧?
袁术当时的南阳郡,因为他的过度盘剥和不停的战乱,人口下降的相当厉害,良田荒芜,也无力再继续供养袁术的数万大军。
可袁术在这绝境之中,竟然开始了极限操作。
他首先,表自己的故吏陈瑀出任扬州刺史,都九江,驻寿春。
然后联合李傕、郭汜派出的兖州刺史金尚,北上进攻兖州。
理论上,袁术在封丘可以轻而易举的后发先至,直接在匡亭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可袁术却犯了一个极其愚蠢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注意到封丘到匡亭需要渡过整整四条河水,而鄄城到匡亭只需要渡过一条。
渡河之难,人尽皆知,尤其是大军渡河,那更是拖沓的无以复加。
这就导致真正开打之后,袁术这个离的近的人,却反而比曹操这个离的远的人,要花上更多的时间才赶到了匡亭。
等他到达匡亭时,自己埋下的钉子已经被曹操给拔出了,甚至对方都休息好了,正以逸待劳的等着他。
在刘表不停抄袭自己后路的情况,袁术竟然破釜沉舟,直接越过了已经成为白地了的颍川郡和陈留郡,驻扎到封丘这个地方,给曹操设计了一个圈套,等待曹操落入罗网之中。
只要曹操敢出击,攻打匡亭,那么袁术就会尾随而动,给曹操上演一出里应外合,中心开花的围点打援。
这一套计划行动堪称行云流水,当真是具有大师风范的。
可最后为什么会输了?
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