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遗留问题
三奎道:“问题很大。”
他说:“原本这种事厢兵也会负责维持秩序,但这个开头不对,商会的事厢兵出面,商会就会给他们发一些好处。”
廖贤要回答:“连大人。”
三奎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连温酒这个名字。
他不似叶无坷那样习惯了在廷尉府里翻看卷宗,所以他并不知道当时的道府确实就是连温酒的父亲。
廖贤要道:“当时连明堂的决策不能说是错的,因为他向地位低下但手中有钱的商人开了一扇门,以至于整个辽北道的民生迅速得以改善。”
“但后果也不小,如今冰州城内,最繁华的那些街道所有商铺都被无条件的抵押给了各大商行。”
三奎问:“是当时的府堂大人借来的粮食?”
廖贤要点了点头:“是,他没说,可后来大家也就猜到了。”
“这些粮食是从哪儿借来的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冰州后来划出去一大块地方给了一些商行。”
“冰州的水路码头也不再由官府管理,而是一些商行的人联合起来在码头上经营。”
“解决了粮食问题之后就是修路,就是治河,冰州人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该修的路都修了,该治理的河道都治理了。”
“就连现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地,这座看起来颇为气派的道府衙门,也是当时的商人们出资建造。”
三奎听到这问:“那当时官府做出让步的,绝对不只是城内一些地皮无偿的给商人们使用。”
廖贤要点了点头:“当然不止,只是到底还有些什么条件我这样的人自然不知道。”
“再后来,连厢兵的军饷都能发下来了,但条件是,每年商行在冰州举行什么商会活动,厢兵要负责维持秩序。”
“听起来这是不是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就是大规模的重建,乡村重建,县城重建,府城重建,还有北边那条松河清淤以及修建河堤。”
“这么大的工程一个接着一个,百姓们在农忙之外也能在工地上干活儿赚些钱补贴家用。”
“可是冰州城里新修建好的大街,一条一条的都归属于各个商行,甚至,还有大宁之外的商人。”
廖贤要问三奎:“这么大手笔,我不信是当时的府堂一个人就能做主的。”
三奎道:“当时的道府大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