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72 泥球马戏团
譬如,他曾在报纸上写到,自己在某地亲耳听过的一个‘凶杀案’:
一个醉汉参加完朋友宴席,又跑去酒馆继续大喝一通,到了家,终于不胜酒力倒在了壁炉前——挂炉叉的钩子正正好勾住了他的后衣领,就这么把他给勒死了。
‘我们是被人唾弃的泥球。卑贱、肮脏,不受重视。’
‘但如今,我们能坦然面对这些好或不好的视线…’
‘我们开始被追捧,又突然受到热烈欢迎。金镑和鲜花如瀑布。’
‘我们变成他们眼中的银球,金球,宝石球。’
‘可您说,我该承认我们是宝石吗?’
他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恩者的黛丽丝」。只是一个在大众耳中,一个在上流社会的舌下。
罗兰没去过歌剧院,亲眼见识那以英雄命名的歌舞团,但今天,他将得见同样受欢迎的另一个团体了。
“泥球马戏团,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马车上,罗兰和仙德尔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他们穿过市区,前往伦敦近郊,汉普斯特绿地。
‘我们就是泥球。滑稽的、优秀的、给人带来快乐的泥球。我们不忘了出身,也不虚构过去。’
‘我们堂堂正正给所有人带来欢乐。’
仙德尔的语气很微妙。
她说,这位莱尔先生在数年前十分活跃,登报次数足以赶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连载情爱故事了——他先开始哭诉马戏团之不易,生活艰难,在各大报纸上寻求资助。
后来,有了些小名声后,又大肆宣扬自己‘见多识广’——到处巡演的经历的确给了他丰富的谈资。
这交通便利、风景秀美的地方广受伦敦市民的欢迎——当然,至少是能买得起好一点皮鞋的‘市民’。
人们经常在假日,和家人一同到这里野餐。包括一些上流新贵们,连他们都喜欢在这儿置产圈地。
“那是莱尔先生说的。”
仙德尔显然十分喜欢这马戏团,连其拥有者的话都记得一清二楚:“莱尔先生某次酒宴上的谈话被刊登到报纸上了,他说——”
‘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曾在泥里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