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鹰的讯息
平安一会儿眺望天边的景象,一会儿回顾前后的大队人马。诸将都懂平安,他对事情的反应很快,胆子又大,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这时他左顾右盼的动作、便是很认真地在思考了,很少见。
奔跑的明军马群里,四面“叮叮当当”直响,时不时便有惨叫、马嘶。军士落马,都会在地上翻滚老远。
鹰带来的讯息,撩拨着将士们的情绪。可是很快便没动静了,人们四顾周围,依旧只有一望无际的枯草、空中寒风呼啸。
尘土中前方的明军骑兵一边骑马奔跑,一边俯身拉弓,弦声一时间像炸豆一样不断响起。
因为他也是玩花招的人,捕鱼儿海那边有大片上好的牧场,按理鞑靼人极可能从东北面出击的;所以,谁知道鞑靼人会不会玩“声东击西”之类的把戏?
平安的前锋军不同,他背靠中军为后方,军队里大多是战兵,而且骑兵人数过半。所以他的人数最少,却不是那么好啃的一支军队。
明军的宽檐铁盔、明甲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的铁血光泽,头盔上扬起的红缨,在灰蒙蒙的大地上分外鲜艳。
所以明军在草原上建立粮道没有意义。若无强有力的军队护送,在长达一千多里的漫长战线上、粮队等于是送羊入虎口!
飞奔的战马上,将士们个个都瞪圆了眼睛,神情义无反顾。在喧嚣的喊叫声中、时不时响起一声“嗬”地齐声呐喊,以壮声势。摆开的正片骑兵,便仿佛一股钢铁洪流一样向远处奔涌,势不可挡!
而北征军的辎重营人数更多。大军离开开平卫以后,是没有后续粮道的;北段行军路线只能靠随军携带,以及缴获的牧草牲口。幸好明军的战马大部分也是蒙古马种,对于蒙古高原上的牧草十分适应。
最近的蒙古骑兵已经很近了,在弥天的灰尘之中,人马的黑影已隐隐可见。明军将士们便对着那些影子平射,双方各有死伤,不过骑射明军吃亏很大!
敌军似乎从西北方来,平安却又朝东北方向放出更多探马。
这是蒙古人惯用的“回马箭”,占了风的便宜!
陈贞与训鹰人一起应答。
(双方的骑马速度差距不大,蒙古人在前面跑、明军在后面追,两军“相对速度”近似静止;理论上前后射箭,击中对方的射程和杀伤力度是一样的。但是还有风阻的因素!
远处的鞑靼的马军军阵上,在尘土稍散的地方,忽然之间好像作鸟兽散一般,一群群马队分成多股,开始迂回向不同的方向跑了!
原因很简单,诸军的辎重兵比例很大,甚至还有民壮。辎重兵一般是不作战的,承担着押运辎重、修建营地、搭建帐篷、生火造饭等繁重的军务;他们甲胄装备很少,军械简单,只能在危急情况下、才会进行一些辅助和防御的战斗。
明军马群原本向着西北方向、正面冲锋,此时在大将的军令下,左冲、前冲两股马军兵分两路,向左前侧与右前侧继续进攻。
前锋军,是北征军的八个军之中人数最少的一股军队,只有两万多人。但是前锋却是战力最强的一股人马!
蒙古骑兵跑过之后的地面上,尘土未散,明军骑兵马上冲了进去。“嗖嗖嗖……”的风声传来,蒙蒙的空气中,黑影时不时闪过,箭矢迎面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