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万里金陵帝国梦
柳升暗自惊叹,他没想到这个从汉王府的教书匠出身的裴友贞、竟挺有音律才华;也未曾想过,只凭一枝萧、一副镲就能奏出如此气势恢宏、包含情怀的曲子。
众人陆续离开中军行辕。柳升拿起他的头盔,端正地戴在头上,立刻又从桌案上提起刀鞘、挂上腰带,他随后也走出了大堂。
裴友贞等演奏的乐声无形、无词,意境却似乎相当深远。原本柳升只会有一种不能准确把握的情绪、随着音律感染,但因事先说了名字《万里金陵》,那无形的情绪便好似有了方向;让柳升循着那样的方向,好像感受到了其中的野望、雄心,又有些许的无奈与乡愁,甚至罪孽与牺牲。因为此曲的旋律,并不只有慷慨。
从清化城到演州、再到乂安,全程道路约三百里。如果只是行军,明军步骑辎重、七天内就能抵达乂安城;但因中途有演州城,然后还要攻下乂安,攻城作战的时间不好估计。不料而今陈季扩继续南退,那演州城本身算不上大城、加上兵力空虚人心惶惶,一切形势便逐渐清晰了。
在乐声之中,西边的太阳渐渐下山了,把仅剩的金光挥洒到了辽阔的大地上,此刻的颜色如同梦幻。西边当值的将士,一手插着腰一手握着樱枪、一动不动地站在土丘上,他在霞光中、身影只有黑色的轮廓,刹那间又仿若雕像,叫人错觉它会永恒地矗立在那里。
他说罢,侧目看了随从文士一眼,文士看着裴友贞、微微点了一点头。
据裴友贞的人暗察百姓,得到的奏报便是,明军将士并未纵兵劫掠,而且很多百姓认为明国人很富裕。大概是因为当地人只能看到表象,汉人青壮们、天生就比寻常的安南人要更高大(给人营养好的感觉),穿的衣裳也很好。安南百姓、包括大明国内的平民,一般都很节约,寻常人的穿着又旧又皱;但是这批明军将士,领了织造厂批量制造的新戎服,自然军容不一样。
裴友贞便拿起了竹萧,开始吹奏了。只听到一阵萧声,柳升便点头露出了赞扬之色,他虽然不精通音律,但也听得出来,开场的旋律非常好听。
安南庶民们面对着明军将士,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起初那里只有一枝竹萧在独奏,却气势恢宏;略带沙哑的萧声、透着一种苍劲之感。特别是其间偶尔的一声短促啸声,仿佛让人听到了苍鹰在高空发出的孤傲鸣叫。
柳升作出如此决定,并非冲动。明军进驻清化城、修整已经三天了,柳升数次召集文武议事,一直没有谈过进攻的期限。直到今天他得知,陈季扩的人马到了演州(黄梅)之后、已继续南行去往乂安(荣市),他才对时间充满了信心。
日月团龙旗在大帐上空迎风飘扬,一只白腹的鸟儿掠过河面,以优美矫健的姿态、冲上空中。大地上有营帐无数,缭绕的炊烟未息,将士们也听到吹奏的乐声,许多张脸在柳升的眼前一一闪过。
诸将纷纷抱拳领命,人们无不振奋。
柳升将目光放远,南面的天际深处。他的征讨目标好像已近在眼前,但大明皇朝之心,却似无穷无尽。
“半个月之内,拿下乂安!剪灭全部叛军,捉住贼首陈季扩。”柳升对周围的武将们下令,他的态度十分严肃。
人们看热闹,当然首先要觉得不会被杀死,所以前几天才没有人来围观。不知是这几日那些随军官吏的宣扬、起了作用,还是明军确实在清化保持了军纪、没有胡作非为,总之情况已有所改变。
很快镲子也加入了乐声中,铜镲用不同的力度、角度,能敲击出完全不一样的各种声音。文士听着旋律,先是轻轻地敲击,就像清脆的泉水、点缀在风声之中。
才过去三天时间,今日的清化城、与明军入城时的景象已全然不同。许多安南百姓都出来了,观望着明军的人马。安南人当然没有箪食壶浆,大多人只是为了看热闹和稀奇罢了。
接着文士开始重击铜镲,保持着缓慢而均匀的节奏,他昂起头,随着萧声吹奏的旋律,开口吟唱起来。没有歌词,只是简单的发声,让他粗矿的嗓音随着乐曲起伏。他好像在歌颂着甚么,又好像在感慨着甚么;偶尔会有破音,却并不像是失误与瑕疵,反而与那沙哑的独特萧声融为了一体,相互辉映。
中军一群精锐骑兵簇拥着柳升,骑马来到大街上。此时各部出征的明军、已经从几处军营开拔,大街上鼓号喧闹,到处都是整齐的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