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钻石,打钻石
一次进攻就只有24秒,当战术被针对的时候,时间上已经不允许球队再跑出新的战术了。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国男篮大量的钻石落位最终都会变成内线球员的持球强打,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除了落位太快,中国男篮球员的基础能力和执行力都是不到位的。
前面就提过,落位的四人需要有扎实的掩护能力和投射能力,而中国男篮球员在这两个方面做得都不够理想。
掩护挂不住人,基础投射能力又不合格,这也使得球队后续战术变化不够丰富。
当然,实战中并不要求一定要站得像个钻石,也没有固死的站位。
钻石落位需要持球发起人拥有良好的控运技术、出色的传球视野,和足够的突破威胁。
此外,落位的四人最好拥有一定的投篮射程,以及出色的交叉跑位能力,彼此之间能够互相掩护——这里的掩护是那种扎实的真掩护,而非假掩护。
总的来说,“钻石”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基础落位,重点是看后续的战术发起和跑位变化。
基于“钻石”落位而策动的进攻,在比赛场上最常见的就是“高吊球”和“侧翼挡拆”了。
另外,中国男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太过于套路化。因为一直想按套路来打,明明跑出来空档还是不敢自由发挥。
如果每次进攻都非得按套路来,那就错过最佳的进攻时机了……
不过,这种落位初始看似简单,实际想要打好“钻石”并不是那么容易,中国男篮此前就打过几次,但是都被法国队识破了。
话说回来,在林溯记忆中,中国男篮一直都打不好“钻石”落位。
在经过系统的篮球知识灌溉之后,林溯终于总结出来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了。
一个是落位太明显,中国男篮往往在后卫运球过半场时,球员们就已经提前站好了钻石落位。
这么明买明卖的意图,同样接受过战术熏陶的防守球员一眼就能看出,并能迅速做出有针对性的防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