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二十七节
尉迟迥的脑子已经给吵晕了。皇帝这道遗命只有弘德夫人听到了,而当时宇文护没死,这道遗命哪敢写进遗诏?但这话不能说,一说云阳宫兵变的事就暴露了。他自己无法解释,干脆把问题推给了王轨,“这件事你最清楚,你来解释?”
王轨这几天高度紧张,完全生活在恐惧之中,几乎没睡什么觉,人都要倒了。看到尉迟迥横眉怒对,大臣们那一道道逼人的目光,他脑子一片空白,张口结舌半天没说话。事实上既没有遗诏,也没有遗命,所谓的遗命,是弘德夫人自己编出来的,而授意者就是李丹。李丹的目的很明显,兵变失败皇帝被弑后,他死路一条,要想活命只有攫取大周权柄,而弘德夫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也把身家性命押在了李丹身上。自己和宇文神举两人适逢其会,卷进了这场可怕的阴谋,没有丝毫退路。
如今之计,无论如何都要让李丹执掌大周权柄,否则自己必定灰飞烟灭。
“皇帝的遗命是让齐公和武泉公同为辅弼,但现在形势摆在这里,内忧外患,大周岌岌可危,如果任命两个辅弼大臣,矛盾可能更激烈。”王轨想了一下,慢慢说道,“如果任命一个辅弼大臣,齐公显然最合适,但因为晋公推行新政,血腥杀戮,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王轨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说,但大臣们都知道他后面要说什么,宇文氏失去了人心,齐公宇文宪就算有天纵之材,也无法缓解当前尖锐矛盾,大周不能上下齐心,这仗一旦打响,假如州郡叛乱迭起,前线将领再纷纷倒戈,大周势必亡国。
李晖看到这样争下去,到天亮也没结果,急忙奏请皇后,再召大臣征询。
大周老臣邓国公窦炽、成都公窦毅,上庸公陆腾、琅琊公贺拔仲华、霍国公贺拔纬、郑国公达奚震等十几位大臣匆匆进宫。
窦炽、窦毅叔侄都是关中窦氏门阀,其祖上就是大汉国有名的大将军窦武。窦炽德高望重,而窦毅是太祖宇文泰的女婿,这两人的意见举足轻重。陆腾是代北鲜卑人,大周功勋显赫的战将,他的话自然很有份量。贺拔纬是昔日武川军统帅贺拔岳之子,太祖宇文泰的女婿,六镇武川人。贺拔仲华也是贺拔岳之子,因为前荆襄军统帅贺拔胜没有子嗣,他这个侄子遂继贺拔胜之嗣。达奚震是六镇怀荒人。
其后,韦世康,长孙览、郑诩、杨荐、高颎等大臣也随后赶到。韦世康是关中韦家门阀,韦孝宽的侄子,大魏孝文皇帝的女婿。长孙览是代北鲜卑人,大魏十姓勋贵之一。郑诩是中州洛阳郑世门阀。杨荐是弘农杨氏门阀。高颎是山东高氏门阀。
接着,广陵公元欣、淮南公元伟到了。拓跋皇族承大魏之余威,身份显赫,无论在中土还是西土,这个家族的影响力都无法估量。
“皇帝需要一位朝廷上下都能认同,能够迅速缓解当前矛盾,化解眼前危机的大臣出任辅弼。”王轨看看大臣们惊疑不定的目光,心里非常发虚,说话的声音明显没有底气了,“皇帝认为武泉公比较合适。”
这话刚一说话,大德殿内立时大乱。
“他是汉人。”这是最致命的要害。
“他常年镇戍敦煌,既没有治国的经验,更没有统率大军抵御强敌的经验。”这同样非常致命。
有大臣认为皇帝临终前糊涂了,失去了判断力,这种遗命既然没有写进遗诏,当然也没有任何作用,权当笑话。
=
争论继续,但宇文氏和六镇武川人深切感受到了宇文护把持权柄十五年造成的严重后果。
他活着的时候,矛盾被死死压制,无人可以和他抗衡,但他一旦死了,所有的矛盾骤然激化,他临死前的那致命一刀,更是让大周矛盾全面爆发。值此大周生死存亡之际,这种矛盾的爆发非常可怕,宇文氏的国祚已经摇摇欲坠,即使没有四面杀来的敌人,宇文氏也岌岌可危了。
尉迟迥无奈之下,只好拿出了最后一招,“让齐公辅弼,这是皇帝的遗命。”
众臣愣然,但随即反应过来,这话不对。既然皇帝有遗命,遗诏里为什么没写?为什么一开始隐瞒不说,直到现在才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