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四十二节
十几个亲卫架起高延宗,飞速离去。
“不要再说了。”敬显四下看看,脸显惊色,连连拱手作揖,“我求求你了,不要乱说话了,撤军吧。大周人已经接到和书,按照约定来取潼关了,你还犹豫什么?你不要脑袋,我们还要脑袋啊。”
“明月公老了,他老了……”高延宗的泪水洒湿了长须,肥胖的大手连连捶击着城墙,“从华阴城到这里不过只有几十里,他竟然打不过来?三天,我等了他整整三天,他竟然连个影子都没有?他是不是死了?”
“明月公要是进关了,你的脑袋就没了。”敬显哀叹道,“以我看,他是不会回来了,也许正在打长安。凭他的实力,只要拿下长安,得到钱粮补充,天下就没人挡得住他。大周人这次有难了。”
“明月公自己或许不会回来,但他绝不会让十几万将士为他陪葬。”高延宗很坚决地说道,“若论爱兵,天下无人与其相提并论,他一定会把自己的手下送回来,就算他存有私心,最多也不过把高车人留在身边,鲜卑人他是不会留的。当年侯景叛乱,为什么会被慕容绍宗击败?原因就是他的部下僚佐纷纷背叛。现在明月公自身难保,除了高车人舍命相随,其他人恐怕不会再跟着他,如其上下离心,还不如让他们回山东,所以我坚信鲜卑大军会顺利撤回潼关。”
敬显和站在四周的贺拔伏恩、独孤永业等人互相看看,苦笑无语。
“我知道。”高长恭说道,“但我如果把军队全部撤走,宇文宪随即就会渡河反攻,大周军队马上就能从河北城方向渡河进入弘农,抢占中州,切断明月公的退路,那时就算明月公愿意杀身成仁,他的十几万大军也会全军覆没。我不想亲手把他送上绝路,这样他死了,我心里也能稍稍好过一点。”
“但你就麻烦了。”高孝珩拱手恳求道,“这些年,你屡立战功,陛下本来就有些忌惮,如今明月公一死,朝堂上以你为尊,无人可以镇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死了好……”高长恭转头望着高孝珩,落寞一笑,“死了好。”
=
潼关。
高延宗就是这样可爱,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除了他别人不会有,虽然大家都很心痛那十几万精锐,但陛下既然不要,其他人即使想救也是有心无力。其实这时候高延宗只要带着大军往华阴城方向一杀,至少可以救回几万鲜卑大军,不过高延宗害怕掉脑袋,不敢出兵。对斛律光也是这种感情,心里还是期盼他能回来。如此患得患失,三天了,他还在潼关举棋不定。
敬显冲着诸将招招手,众人齐齐跪下,请求高延宗撤兵。
“再等等,再等等……”高延宗连连摇手,“或许到了晚上,我们就能看到明月公和他的大军了。”
敬显看着他,摇摇头,向站在附近的亲卫们挥了一下手,“护卫安德王撤离潼关。”
“我不走,不走……”高延宗极力挣扎,“再等一个晚上,一个晚上……”
高延宗望着逐渐逼近的大周军战旗,神情渐渐绝望,肥胖的身躯无力靠在城墙上,强烈的悲愤和痛苦阵阵地撞击着心灵,泪水终于忍不住潸然而下。
今日大齐国主为了诛杀忠臣良将,把十几万将士做为陪葬,其杀人的魄力不为不大,但结果是什么?没人感激大齐国主,文臣武将们兔死狐悲,士卒们心寒至极,军心涣散,民心沦亡,大齐国主亡国的魄力也是世所罕见。
“撤吧。”齐昌王莫多娄敬显走到高延宗身边,低声劝道,“按照陛下的圣旨,兰陵王应该已经撤出蒲关,正在飞速北上晋阳,而我们也要撤到洛阳,主力大军则急赴淮河一线阻敌。此地不能久待,否则不但有抗旨之嫌,更有可能耽误救援淮南诸州,假如江淮重镇依次丢失,罪责就大了。”
高延宗抹了把眼泪,嘶哑着声音说道:“昔年,兰陵王邙山大捷,一帮兄弟都去祝贺他,只有我不以为然,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他说,四兄不是大丈夫,应该乘胜而进,直杀关西,若我在前线统军,关西岂能复存?现在想起来,真是无知……”高延宗手指城外,愤然说道,“此时明月公已经打到长安城外,而我也站在潼关之上,如果上下齐心,何愁不能攻占关中?但是,但是……”
高延宗“但是”了半天,泪水顺着脸颊滚落而下,痛哭失声,“我们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十几年,谁知竟是这样一个结果,我恨啦……假如被大周人击败,我也就认了,但击败我们的竟是自己人,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变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