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加戏(求追读)
不仅他们不满,就是李琰的美妇和其他子女同样不满,因为和杨家牵连,会让他们蒙羞,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李渔脸色一冷,冲李僎他们大喝一声:“都给我闭嘴。”
~~~~~
棣王府。
银安殿。
李僎跳将起来,右手食指指着李渔,大声吼道:“不可能,绝不可能。堂堂皇室,竟然向外戚求救,这是何等丢脸之事,你竟然做得出来?”
李侨跳起来,冲到李渔面前,右手食指指着李渔,口水乱溅:“杨家那三个妇人,做的都是什么事?风评极差,和杨家有牵扯,父王这一脉的脸都丢尽了。”
若是在开元年间,圣人知道错了,会立时就说‘赶紧把老四放出来’,绝不会有犹豫之心,更不会向人讨教如何改错。
圣人虽然还是那个圣人,然而有些东西已经改变了,圣人知错改错之心非常淡了。
杨銛立时抓住机会:“圣人若是信得过臣,臣愿为圣人解此难。”
圣人大喜,双手紧握着杨銛右手,笑呵呵的道:“那就有劳大哥了。”
要是在开元年间,圣人听了杨銛的话,定然会生气,要骂人“朕知错改错,有什么难的。”
李俊也冲过来,对着李渔咆哮:“本朝有不少外戚,然如杨家如此风评极差者,仅杨氏一家,和杨家牵扯,我们不要脸面么?”
李侒对着李渔,发泄其不满:“你如此做,会让皇家蒙羞,还不如让父王死了算了。”
李微担心不已:“有此事,我们这一脉会蒙羞,不会为人待见,我们如何封王?我如何承嗣?”
韦妃坐在王座上,看着李渔,脸色不善,很是阴冷:“二十一,此事,你办岔了。”
李渔出发的时候,她还称呼“渔儿”,如今又跟叫编号似的叫起来了排行,可见她对李渔此行有多不满了。
可惜,这不是开元年间,是天宝五载。
杨銛大喜:“为圣人办事,臣责无旁贷。”
杨銛在这里加戏了,为自己捞好处,抓权力。
李渔告诉杨銛,圣人意识到自己错误后,只需要说“圣人仁慈,重情义,全父子之情,此天经地义也”,圣人就会把李琰放出来。
可惜,杨銛另有小心思,竟然趁机捞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