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杨一笑盯上了产盐地
真就一点漏洞都不给留,无论白天黑夜都没有机会,只要靠近海边,必然会被发现。
其实这里一斤盐的成本,总共只需要五文钱而已,但是市面上卖给百姓的价格,则是整整翻了十倍还不止。
如果不想买?
自己偷偷煮?
行,抓住一个杀一家,连坐制,全家死。
别以为能够躲掉搜查,因为盘查的极其严格,只要家里偷偷煮盐,半个时辰之内就被发现。
明明此地根本就不缺盐,朝廷已经掌握了煮盐法。比如靠近海边的三座盐场,每年能产出高达百万石,这些盐随便拿出一点,都够整个板桥百姓吃用。
可惜,朝廷是朝廷的,百姓是百姓的。
哪怕产盐之地不缺盐,但是百姓照样吃不起。
这里一斤盐的盐价,竟和内陆没有区别……
甚至卖价随时会提高,卖的比内陆城池更高……
甚至根本不需要煮盐犯罪,靠近海边想搞点海水都不行,凡是偷偷靠近海边的百姓,不管什么原因一刀砍了。
后世之人可能不理解……
认为这事肯定有漏洞……
比如整个民间那么多的百姓,朝廷不可能监察的面面俱到,总得有漏网之鱼吧,总能趁着夜里偷偷到海边弄点海水吧。
事实上,古代朝廷的监察远超后世想象。
比如在京师之地,一斤盐二十文,而在产地的密州板桥,这里一斤盐竟然三十文。
产地价比外地的价格更高!
百姓们活的全都苦不堪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葩情况呢?
因为产盐之地的课税极其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