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这还用说?明摆着的嘛。"
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着,钟跃民懒洋洋地躺在玉渊潭公园湖边的长椅上,这里游人很少,湖面的冰已经在融化,湖边的柳树枝条已经微微显出一点儿绿色,空气中迷漫着一股春天特有的气息。
他已经很久没来玉渊潭公园了,文革以前,一到夏天他就和伙伴们来这里游泳,那时公园的周围还有很多农民的菜地,他们经常顺手牵羊摘几根黄瓜或偷几个西红柿。有一次他们被看守菜园的农民抓住了,农民们对付这些坏小子是很有办法的,他们不打不骂,只是罚这些坏小子顶着毒日头干活儿,那个看菜园的农民在窝棚里睡觉,命令他们在菜地里拔草,一条大狼狗虎视眈耽地蹲在地头监视他们,那天的太阳很毒,哥几个几乎被晒脱了一层皮。这件事情给钟跃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还是小学生,对这类强制劳动毫无反抗能力,简直是任人宰割,要放在现在,摘他几根黄瓜是看得起他,那条大狼狗再敢呲牙,非扒了它的狗皮。
平心而论,钟跃民一点儿也不怀念文革以前的岁月,那时的生活很没意思,简直是死水一潭,老师和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们,无非是让你好好学习,做个乖孩子。其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做乖孩子的,钟跃民就不愿意。他认为这只是老师和家长们的一厢情愿,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所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前途时,几乎都带有一种功利色彩,"养儿防老"这句话就是证明。在钟跃民看来这简直是一种投资行为,为的是将来的回报。好比农民种庄稼,目的是为了收获,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那你干吗不种草?这种投资行为的恶果,就是孩子们倒了霉,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上,根本不是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是被迫来的,来了就马上被告之要好好学习,做乖孩子。上中学时,学校走廊里挂满了爱因斯坦、贝多芬、托尔斯泰的画像,这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你∶长大要做这类人,想做这类人的前提是从现在开始争取做个乖孩子。钟跃民常为此愤愤不平,谁规定的他必须要做爱因斯坦?他从来不崇拜这类大师们,小时候读史蒂文森的《金银岛》,他突发奇想,认为长大做个海盗船长也不错,不过他没敢把这个愿望告诉父母,只是埋藏在心里。
钟跃民真正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时,已经是成年后了。他开始这样理解,作为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什么时候人们才能只听凭于心灵的召唤,而不被肉体的欲望所控制?走在人群里,钟跃民常常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心灵还和中国历史一样,在功利主义和隐逸之间茫然地徘徊,使人世变成没有理智的掠夺,使出世变成失败的藏身之所。
"你的意思是咱们主动出击?先下手?"
"对,先下手,就咱们两个,人多嘴杂,要是泄露了风声,咱们不但抓不到他,反而会被他干掉,这小子杀人不眨眼,跃民,你敢不敢和我联手?"
"你为什么要和我联手?"
"不为别的,就因为我看你钟跃民象条汉子,还有,你的素质不错,我第一次和你交手时,就发现你反映敏捷,速度和爆发力都不错,你受过什么训练吗?"
"我以前在少年体校武术队受过训练。"
"难怪,闹了半天咱们还是同学呢,我在少年体校田径队呆过。"
"我说你怎么跑这么快?那次打架你一见警察来了,身子一晃就没影儿了,好吧,我同意和你联手。"
临分手时,张海洋说∶"我知道你为什么答应这么痛快。"
钟跃民笑笑∶"你说说看。"
"谁要是能把小混蛋收拾了,谁就名声大噪,份儿算是拔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