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雪
“这鞋上班也能穿!”E君赞不绝口。穿滑雪靴上班当然不可能,可见他对这双鞋有多满意了。
从月夜野互通下高速,直奔苗场王子大饭店。S总编说:“这条路从来没有这么畅通过。”那还用说,压根儿就没有雪,路况当然好。
然而A君和E君情况不同,他有预算限制,再往下出手不能太阔绰了。没想到我一不留神,他就在店员的怂恿下买了新款的高级货。店员推荐的滑雪板也是最高级的,我见他一副急于下单的神情,赶紧实施干预——就他这种买法,一下子就超预算了。我劝他:
老面孔T女士、S总编,加上我,三人一同前往苗场。S总编当司机,经由关越高速公路一路北上。路程和上次去滑雪一模一样,区别在于不管开多少路,眼前始终没有雪山的影子,倒是看见了几块滑雪场的招牌,有的还写着“11月22日开张”,口气不小。我写这篇随笔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22日,那块招牌下场如何?不得而知。说起来,上个滑雪季我是在神乐滑雪场收的尾(月山是例外),今年神乐滑雪场也是计划在11月22日那天开张,后来因为积雪不足而告吹。
“你是菜鸟。板子差不多就行了。”
苗场之旅过后没多久,我领着两个徒弟——某川书店的E君和A君,前往神田的体育用品商店。他俩还没有装备,我觉得还是得提前准备妥当,这样一到滑雪季就能马上出发了。
此后苗场的造雪工作进展顺利,22日顺利开张。真是太好了。
体育用品商店门可罗雀,但新款已经大量上市,琳琅满目任君挑选。A君想买滑雪板、固定具、滑雪靴三件套,再加上滑雪服,总价控制在十万日元以内。E君只买固定具和滑雪靴,滑雪板则用我的旧板。
苗场滑雪场也对外宣称于11月22日开张,如今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几台造雪机排成一排运转着,在各自跟前堆出一米多高的小雪山。我走过去摸了一把人造雪,手感更像是细碎的冰屑。靠滑雪场维持生计的人们盼望下雪的心情,远比我等滑雪客迫切。
我此行的目的是买滑雪靴。其实2003年我已经买了一双,后来发现不合脚,便沿用去年的旧鞋子。这次来,我发誓要买一双服服帖帖的好鞋子。
既然不下雪,那就去做些不下雪的时候才能做的事情。商量的结果是去参观没雪的滑雪场。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呢?为写小说积累素材。写什么小说还没有定,也不知道这次采风能不能在小说中派上用场,反正先写在这篇随笔里吧。
然后向他推荐一万日元上下的品种,的确是大路货没错,相同款式的摆了一长溜。不料A君表示不喜欢:
我们三人迈着大步沿着斜坡往上爬。我感觉这一带整体要比滑雪季期间狭小,两位表示同感。大片的白雪会影响人的空间感,让人觉得开阔。去年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的斜坡,如今不过是一片草坡罢了。有一片地方长着芒草,被修剪成迷宫的形状,供孩子们玩耍。爸爸妈妈打高尔夫球,孩子们无聊,经营者为此特地开辟了野外活动场、飞盘高尔夫、推杆高尔夫等项目,给孩子们解闷。
……买不着。尺码刚好的鞋子,鞋背都太松了。E君也在苦恼,他的问题和我相反——鞋背太紧。我们比了比脚,大吃一惊。两人的脚背差别太大,我的扁平,而他的高高隆起。尽管同为人类,个体差异还是相当大的嘛。
走进宾馆,绕到滑雪场那边。原先一大排用于存放滑雪用品的储物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乒乓球台。滑雪场的一部分成了高尔夫球场,宾馆的住客绝大部分是来打高尔夫的。不过我们熟悉的滑雪场没有划进高尔夫球场区域内,因为缆车的铁塔会影响客人打球。
我们三人最终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脚型的鞋子。E君和A君选的是萨洛蒙的新款,又轻又舒服,棒极了。
一眨眼就到了目的地。滑雪季期间热热闹闹的苗场滑雪场周边冷清得就像一座鬼城。纪念品商店和滑雪用品出租商店关门歇业,这个能理解,而餐厅和咖啡馆也基本不开,让我惊讶。没有客流,开店自然没有意义。倒是一家拉面馆还开着,或许是为过往的卡车司机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