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们都是大师
嗯,所谓的批判大致就是这种感觉,毫无责任地去批评他人很痛快。但万一被人说“那你来拍试试”,批评者也只有含糊其词地蒙混了。
“哎——爱情片有点不好意思啊。”我如此一说,她却不高兴起来。
我们的决心非同一般。首先,剧本由一年前做出了成绩的我来写。其次,背景音乐由班上首屈一指的音乐迷担当。家里开化妆品店的女生接下了化妆的工作,哥哥是音响发烧友的女生被任命为录音师。被德古拉袭击的美女角色由通过投票选出的班上最具姿色的女生担任,而德古拉则选中了酷似克里斯托弗•李的男生。真可谓是最强阵容。幕后人员的努力也不容忽视。女生们连夜替我们缝制了服装,除了力气之外没什么长处的男生们则活跃在大道具方面,甚至连德古拉的棺材都做了出来。外景拍摄也是动真格的,最后的场景甚至还去实地租用了教堂。真是尽力做到了完美,不,应该说我们试图尽力做到完美。
“拍爱情片啊。”同伴中的一个女生说道。她喜欢电影,相关知识也很丰富,还说将来打算进这一行工作。她现在正和丈夫一起经营演艺公司,有一次我还请他们将我的小说拍成了电视剧。
在看到影片成像后的瞬间我们发现,我们犯下了唯一也是最大的错误。
问题是拍什么?
“你去给我写点什么出来。”带头的那个男生对我耳语道。我吓了一跳。“什么都行。总之必须想点什么办法阻止她拍爱情电影。还是说,你能讲出‘没有你,我一秒都活不下去’这样的台词?”
“好啦,日本人还是喜欢历史片吧。就走《七武士》的路线。”
“那就写成爱情轻喜剧怎么样?像赫本的《蒂凡尼的早餐》那样。啊,或者侦探推理呢?像《谜中谜》那样的。” 她说着,眼睛如少女漫画里的女主人公一般闪烁着光芒。我们只能沉吟不语。
每个人都在畅所欲言。那个执着于人偶模特的家伙竟提议拍《艾曼纽》(20 世纪70 年代情色电影的经典作品,由法国导演贾斯特· 杰克金执导拍摄。)那样的片子。
再稍微写得平民化一些,我们提出要求。
将近一半的场景都没对准焦。另外,照明失误的地方也不少,还有些本该特写但没拍、反过来该拍全景却给了面部特写的地方。
第一部是在高一的时候。当时和朋友们一起商量校园文化节做什么,最终决定拍个八毫米电影,然后公映赚点门票钱。
没错。我们原本打算以最强阵容去挑战,可至关重要的摄像却是个货真价实的门外汉。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其实很简单。对影片吹毛求疵的人全都以某种形式出演(我饰演一个被德古拉抓住后变为吸血鬼的男性角色),没有人负责摄像。担任摄像的男生,只不过因为刚巧最初负责搬运拍摄器具,结果便被任命为了摄像师。
说实话,我并不是没拍过电影。高中时曾经拍过两部,但只是八毫米、顶多十几分钟这种程度而已。
要重拍已经来不及,只能直接放映。文化节当天,最新款音响器材被接二连三地搬进了我们班的教室,让其他班级的学生们目瞪口呆。张贴在各处的海报也着实做得十分精美。看这副架势,我们觉得不管是谁应该都会好奇,这究竟要上映一部怎样不得了的电影呢?
终于,新闻社团的男生开始主张想拍超自然电影了。受《驱魔人》和《天魔》的影响,这种题材正在电影界备受瞩目。
然后,她彻夜写好了剧本。读完之后,我们这帮男生的脸色都变了。各种耍帅的场景和风趣的台词被大量堆砌在剧本里,这或许适合凯瑟琳•德纳芙和阿兰•德龙,但如果是我们演,恐怕会让观众看得想吐吧。
“我可不是开玩笑。我们要拍真正恐怖的电影,制造出真实的效果。”不愧是新闻社团的,口才就是好。听他说着,我们竟多少有些认同了。
“既然要拍电影,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就这样,我们的作品定为《吸血鬼德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