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听这话,李老师气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她用手使劲地拍着桌子:“你们这些当官的,就知道吃喝玩乐,歌舞纵情。想过你的孩子没有?你对你的孩子教育了多少?关心了多少?班主任老师你来看过一次没有?我们班的学生家长中,当官的有,职务不比你小;有钱有势的也有,可哪一个做得都比你好。问你两句,你还有什么不服的?”
“是啊,我也觉得这孩子近来学习不认真,有些问题,所以才……”没等陶梅把话说下去,李老师看着她抢问了一句:“我听说,你和孩子他爸离婚了?”
谢了门卫老头儿,陶梅进了学校。她走得挺慢,尽量自然一些,让人看不出她的右脚是假的。她上楼的速度更慢,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移动。不时见到一些小学生,她们都热情地打着招呼:“客人好。”学生们把她当成了检查学校工作的干部。当然,从她的身上始终流露着那种女干部独有的气质。
也许小学教师平时批评小学生太随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在对学生的家长,又问了一个实在不应当当面问的问题。
准确地说,陶梅到学校的次数很少,家长会也几乎都是赵诗文参加。赵晓强的几任班主任她都不认识,为此,儿子也曾对她有意见,说老师都说了,你妈妈是人事局长,太牛了。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自己做得确实有些过分。她从家里出来,打车来到了学校。她知道儿子是在五年四班,但班主任姓什么,叫什么都一概不知。她向门卫的老头儿打听,老头儿认认真真地打量她,客气地说:五年四班的班主任姓李,叫李丽华,办公室在四楼。
“这……”陶梅迟疑了一下,还是很坚决地回答:“有这么回事。我是和孩子的父亲分手了。”
一听说是赵晓强的母亲,屋子里另外几个老师也都放下了书和笔,目光一齐朝陶梅射来。有两个离得远一点的女教师,还特意走过来,站在陶梅的身旁,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像似在看一个新闻人物。
“啊?!你就是赵晓强的母亲啊!怪不得别人都说你长得漂亮,果然名不虚传。你前些日子不是出车祸了吗?现在……”李老师不客气地说着,目光又在陶梅的腿上、脚上反反复复地打量着。
“嗯,我头些日子是遇到了车祸。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现在已经康复了。”陶梅解释着说。
陶梅忙走到她的跟前,自我介绍道:“我是你们班学生赵晓强的母亲,我叫陶梅。想跟李老师谈谈。”
李老师又上上下下打量着陶梅,连座位都没有让一下,开口道:“你的儿子我已经教了他两年了,却一直还没有机会见见他的妈妈。都知道你这位市人事局长太忙,今天怎么有时间了呢?”李老师说话有些酸溜溜的。见到学生家长来了,也是这样,像是得了职业病。
陶梅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她觉得自己过去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轻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从自己身上得到的母爱真是太少了。而且她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退步,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因为他们夫妻的离异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决定到学校去,找老师谈一谈。
“你看看,你们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离婚呢?”李老师又问了一个她不该问的问题。而且她的目光仍然在陶梅的身上扫来扫去,好奇心在驱使她等待着下文。屋里的几个教师,也早都放下了手里的事情,认认真真地看着,认认真真地听着。
陶梅辞去了市人事局长兼编委办主任的职务以后,并没有马上被任命为市残联主席。她无事可做,不能去上班,只有在家里等待。丈夫和她离婚以后,确实没有拿走家里的任何东西。包括儿子在内。家里原有的一切都留给了她。可是她回到家里认真查找一下,还是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家里的一张十万元的存款单。那是以赵诗文名义存入的,放在一个小铁盒子里,现在已经是不翼而飞了。想想自己和他过的这些年,想想他所做的一切,真是太没有意思。如今分手了,还偷着拿走十万元钱,真是太卑鄙了。她为自己能离开这样一个小人而感到高兴。钱毕竟是人挣的,他偷偷地拿走了钱,也把他曾经留给她的那一点点留恋全部带走了。
陶梅已经忍受不住了。当了这么多年的领导干部,她什么时候遇见过这样的非礼行为,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她平静的,但也是软中带硬地说道:“这是我的个人隐私,你没有权力过问。”
刘春生的这一番话,使王光辉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是烟消云散。他用仇恨的目光看着刘春生,嘴唇动了几下,却没有说出一句话来。他连个招呼都没打,就推门出去了。
“我是。”戴眼镜的老师把陶梅上下打量个遍以后,开口说道。
“李老师,我已经不是人事局长了。现在有了时间,想和您好好谈一谈,如何把晓强教育得更好。”陶梅说。
那两个正在说话的女教师中有一位戴着眼镜的抬起了头,用目光打量着进来的这个十分漂亮的女人。女人对女人的长像是十分看重的。其他几个老师见有人进来,也都抬起了头,看着进来的这个漂亮的女人。
“赵晓强确实该教育了。最近他学习退步很快,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还不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已经从原来的前十名,退到了三十名以后。再这样下去,上初中他学习都不一定能跟得上。”李老师毫不客气地说。
在四楼教师办公室门口,她敲了敲门,慢步走了进去。屋里有七位老师。六个女的,一个男的,都是年轻人。五位老师在批改作业,有两位女教师在小声说话。陶梅轻声问了一句:“哪位是李丽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