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那你就一句一句往外摆摆,你都说过顾书记什么?”
“小胡,你怎么信口开河?”顾荣对小胡猛地放下脸来,勃然而怒了。
“我,”小胡根本没想到顾荣会冲他发火,愣了“有根据”
“一个年轻人要正派。你这样讲话什么目的,在我这儿搞臭小康?小康跟着我工作这么多年了,我不了解他吗?对同志没有起码的信任,东猜西疑的,还怎么搞工作。我们的工作有时候搞不好,就是因为太狭隘,太没胸怀了。小康从1968年插队就来到古陵,十四年了,对古陵是有感情的,情况也是了解的。他就不知道对古陵负责?”这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太重了。小胡咬着嘴唇,脸色难看地低着头。
屋里静了一会儿。顾荣站起来,在屋里踱了几步,声音放和缓:“要搞五湖四海,不以诚待人,是最要不得的。”他在小胡身边站住,背对着他掏出烟,顺手往小胡面前的桌上撂了一支,然后给自己点着了烟。这个自然却又精心的安抚让小胡鼻子一酸,委屈的眼泪直要往外涌。他绷紧嘴唇,拿起那支烟往前一放,手撑着桌子站起来,谁也不看,脸色阴沉地拉门走了。
“我不去了。”顾荣说。
“还让你们调研室也都去。”康乐转向小胡说道。
“我有什么必要去?”小胡摔着凉话。
“准备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总不能搞形式主义吧?”顾荣对康乐继续说道。
“总的目的是实地看看下面情况,统一一下对农村情况的估计和思想。”
屋里静了一下。雨中听见小胡走出院子的脚步。
顾荣心中不以为意,他知道越是这样最终越能掌握住小胡。他缓缓地在沙发上坐下,感叹道:“我的话是重了点。”他看着胡凡嘱托道:“你回去告诉他,不要记在心上。”而后,他对康乐推心置腹地说道:“对同志,我只相信自己的亲身了解。小康我是最了解信任的。我们插队就在一起。”
十年前,康乐是北京插队知青,顾荣是本县插队干部,在一个村。这段早被淡忘的历史此时提出来,立刻在两个人的关系上带来一种亲近感。
“没有你们,我可能当时就交伙食账了。”
“还有什么具体目的呢?”
“别的打算,我还没听他具体说。”
“你也不知道?”
“小康哪能不知道。”小胡在一旁插话“李向南什么事情不和你商量?一个个部署不都是你帮着策划的?小康,我给你提个意见,一个人别太油。你坦率说说,你现在对顾书记是什么态度?你动不动就来一句‘这帮大小官僚’指的是谁?不要以为别人都看不出来。”
康乐有些尴尬。“我什么时候掩藏自己观点了?”他大大咧咧地转过身,摊开手敷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