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我没法谈。”小胡的眼镜片闪动了一下,他的情绪很大,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在纸上用力一下下划着。他是顾荣有意叫来的,现在准备用他来为今晚谈话升温。
“有几个人敢公开反对他的?”
一直低头抽烟的龙金生这时微微抬起头,公允地说了一句,“那是农民自发叫的,李向南确实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仰靠在折叠椅上的典古城身上。
“群众为什么这样叫,当领导的不应该想一想?到底自己和整个组织处于什么关系?”顾荣坐起身来,第一次露出一丝不快。
“不只是原则态度,电业局已经这样扣工资了。这不是老典在呢,是吧?”
龙金生又低着头抽起烟来,屋里静了一瞬。
这位搞了一辈子政工的干部最怕别人提退休,顾荣了解这一点。调动人要因人制宜。
“还要传帮带呢。交给这样的年轻人,我还不知道自己放心不放心呢。”罗德魁瞪着眼说道。
“看来,”顾荣像是商量似地左右看看大家,“咱们的县委书记是急于搞精简啰? 连招呼也不打就已经规划开啰。诸位不要成了他要裁汰的冗员?”他蹙着眉若有所思,慢慢旋转着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像是自言自语地感慨道:“一个新领导上了任,常常觉得旧的干部队伍不好领导,要重新提拔一批自己的人,搞清一色,好像这样才顺手。……不正常啊。”
罗德魁和庄文伊、李向南的这场冲突,顾荣早知道了。他看着罗德魁诙谐地笑了:“县委书记已经年轻化了,老罗,咱们都提前退休就算了。”
这三言两语的点拨,看似轻描淡写,其分量可以与战场上打垮一个军团相比拟。在座的人都明确意识到了还多少有些朦胧的威胁。
“那不过是表明他反对吃喝风的原则态度嘛。”顾荣不以为然地摆了一下手。
“人民日报的刘记者还要写篇报道吹他,题目叫……噢,“一个讲究效率的年轻县委书记”,这不是搞个人英雄主义?”冯耀祖说道。
“我举个例子吧,”冯耀祖说道,“他在电业局说,干部再有吃喝风,第一次扣三个月工资,第二次撤职。这不合适。吃喝风要反对,可怎么处理,要经过常委会讨论,他不能一个人就定政策。”
“唉,年轻人啊。”顾荣似乎语重心长地为李向南叹息道,“我和老龙都是老同志了,对年轻人还容易宽谅,可还要考虑大多数干部的思想情绪啊。”他目光转向一直坐在写字台旁一言不发的胡小光,“小胡,你怎么不谈谈?”
“看来提意见的是少数。少数服从多数,他也没错嘛。”顾荣说道,略仰了仰身子,“所以啊,严肃的态度并不在于事后才发牢骚,那没有用。明白吗?”
有了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谈话自然迅速深入。一直坐在一旁憋着气抽闷烟的县委组织部长罗德魁,一下挺立起高高胖胖的身体嗓门粗哑地发泄开了。他讲的正是现在古陵有震动的事情之一,李向南正在搞县一级体制改革的方案,“那天,听说县科委的庄文伊在设计县一级体制改革的方案,我就火了。这是县委的事,组织部的事,不该他们管。庄文伊说,李书记鼓励他们搞。我找李向南去提意见,他说是集思广益。什么集思广益?这么大的事,咱们县委都没酝酿过,就拿到党外去,合适吗?他说,可以听党外人士的意见嘛,这叫咨询,再说庄文伊就是党员,还是县委委员嘛。我没理论,说不过他。庄文伊那样的算什么党员?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李向南这个人太自以为是,不尊重老干部。 ”
“不正常的事情多了。那不是,有人现在叫他青天大人。”罗德魁把火柴盒“啪”地往茶几上一撂。
顾荣沉吟了一下,“这样一人说了算,领导的意志就是法律,是不太合适……不过,这问题也不很典型啊。反对吃喝风,在原则上总还是对的。”
“离开了党,有什么青天。一个人被叫做青天,那就很危险啰。”顾荣说道。
“是。”典古城毫无表情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