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听了顾荣含义深藏的插话,郑达理向他投去不满的一瞥。顾荣这个人太会弄权,这是郑达理过去始终有看法的。
“好。”郑达理点点头。
“这南垴后面已经排了几十个村了,啥时才轮上我们村啊?”
“我先声明一点,”冯耀祖有腔有调地说道,“我讲的完全是客观的一点看法,绝没有任何成见。”他停顿了一下,“向南同志来古陵,我们大家开始都是很高兴的。有这样一个年轻、上过大学的县委书记和我们一起工作,可能会使我们思想更解放一点吧?特别是顾书记,更高兴。大家最初都是这个态度,都诚心诚意想和向南同志一起把工作搞好。”他左右看看,堆起脸上的肉干笑了笑,“但是,一个多月古陵局势变得很不正常。常委是四分五裂,下面干部是人心混乱。这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呢?”他停了一下,屋里很静,“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向南同志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而且是一些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造成的。”
李向南笑了,说:“专家就请来这一个,第二个没有。等南垴完了,就轮着到别的村了。”
他咳嗽了一声,咽了一口唾沫。谁都看明白了,冯耀祖是上来就摊牌。
会议桌上片刻沉默。就像一切重大的政治冲突、战争爆发前的沉默一样,这个沉默含有着今天会议的全部深刻内容。人人都在这片刻沉默中重新估计了形势,最后审定了自己的目标,再一次明确了自己的决心。沉默就是因为即将说的言语至关重要。
“有的村找水打井是为了扩大水浇地,你们骆驼岭我知道,吃水都很困难,是吧?”
“你们谁开头啊?”郑达理平和地问。
“好。”
李向南垂着眼慢慢转动铅笔,他不会先说。顾荣抽着烟,蹙眉略有所思,他也不会开头炮。其他人也都各有各的原因沉默着。但沉默总会被某个人打破。
“李书记,你给石老大他们南垴村派去了找水专家,给我们村也派一个来吧。我们是骆驼岭的。”“他们南垴都快打出水了。”农民们纷纷诉说着。
“我觉得,”冯耀祖讲起长篇话来“我觉得”是离不开的口头禅,“向南同志的问题最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错误估计形势,全盘否定原来古陵县委的工作。”他抬头看了看郑达理,“我觉得,这不光是否定郑书记、顾书记曾经做的领导工作,实际上也否定了我们古陵县委几年来的工作。”
“你们有什么事?”李向南问道,同时却感受到郑达理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压力。
“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顾荣略含不满地批评道,嚓地又点着了一支烟。
农民们一下围了上来。
“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好不好?”
冯耀祖把它打破了。
农民们笑了:“我们村地方僻,知道消息晚。”
“我先说两句。”他抬起胖脑袋看了看郑达理。
“找我这县委书记走后门,不排队想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