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刘貌合上笔记本,对大家说明道:“小胡的调查报告,李向南早几天就给了我,很不错。已经发往报社了。报社昨天来信,准备很快刊登。”
“爹,叫你呢。”秀秀转过头带点撒娇地说,“怎么老磨磨蹭蹭的。”
常委们感到了他严肃目光的压力,特别是龙金生。他垂着眼皮,两眼盯着脚尖使劲地抽着烟,竭力想理清从黄庄水库就开始受到震动的思想。
一个眯缝着小眼好像没睡醒似的中年农民慢慢腾腾嘟囔着从地上站起来。
他有力地结束了第一点分析,停顿一下,又开始往下讲:“第二个意义也许更大一些。它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必须有的战略眼光和政策眼光。每个同志都必须具备这样的政策眼光。希望大家能在这两天的下乡中统一思想。”
康乐笑了。
“他?谨小慎微的,什么事还要别人给他支持呢。”秀秀瞟着宋安生,冲他一撇嘴,亲热地揶揄道。
李向南的目光移向了他:“小胡,我这可不单是为了拉你。”他在风趣中透出责备,然后向大家说道,“我这个芝麻官有一点可以坦率告诉大家,我准备用三五年时间把古陵搞成在全国打头的县。大家可以替我想想,除了调动一切人才,我还有别的办法吗?说我搞北京帮,”他转头看着身旁的康乐,“就凭你我二人,那不是自取垮台吗?”
小胡在一旁看着,心中笑了笑。长久绷紧他神经的敌意已然消逝,刚才被震动的思想也已平静。人们的注意力离开了他,他能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李向南的工作了。
小胡抱着胳膊兀立着,被刚才的敌意凝冻住的姿态还绷着没变,但眼睛却在镜片后面微微眨动着。
“‘黄牛慢,水牛慢,没有老屠的脾气慢。’这段拉拉唱说的是你吧?”李向南笑问道。
“小胡的发现,我以为起码有两个重大意义。第一,它关系到中国十五亿亩耕地的发展前途。十亿人的吃穿,主要都在这十五亿亩上了。子孙的命运,民族的兴衰。大家想过吗?”李向南停顿住,缓缓扫视着众人,“现在,我们虽然尽量保持土地的包种分配情况的稳定,但农民也还是怕变动。而实际上,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家庭人口和劳力情况变化的累积,土地的包种分配情况也不可能永远不变。农民不愿意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投资建设也是必然的。关键是我们必须制定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民进行长期性土壤改良。我们就是要以小胡的发现为基础,开始一项决定十五亿亩耕地发展前途的政策研究。这是小胡同志的第一个贡献。”
农民都笑了。因为县委书记这样了解村里的俚俗,他们都感到很亲切。
人们都静静地听着。
李向南把自己的“前门”烟连盒递到老屠手里,从他手里接过烟袋锅,笑着打了个手势:“换着抽抽。”然后一边很熟练地用烟锅在烟荷包里挖着烟,一边指着稻田对老屠笑道:“听说你还不太同意秀秀这么干?”
“谁像你那么勇敢啊,一个人就骑着摩托去省里了?”李向南打趣道。
“向南还以古陵县委的名义写了一段按语,题目是‘胡小光从农民不种绿肥中看到了什么’,就是他刚才讲的那些意思。”他转头看着小胡,“你的某些措词不妥之处,向南都做了修改。”
秀秀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了找科研资料,她上午找来一辆“嘉陵”学了学,中午饭也没吃,就开着连夜六百里一个人赶到省城去了,把她爹吓得一夜没睡觉,一天没吃饭。他家就这么个闺女。
小胡意外地抬起眼。
“你父亲在这儿吗?”李向南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