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赵荣昌说都关心,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有什么考虑,尽管说。
叶家福却不买账:“时候不早了,走吧。”
叶家福领赵荣昌上楼。他这座宿舍楼是老楼,高六层,没有电梯,两人拾级而上。楼道很安静,没有遇到旁人。到了顶楼,叶家福家门敞开着,他问赵书记要不要进屋喝杯茶。赵荣昌说不必,上去吧。于是两人来到墙边,那里靠着一张竹梯,叶家福先上,赵荣昌随后,踩着吱吱响的竹梯,分别爬上了天台。
他把手机拿开,问叶家福打算听电话简要汇报,还是到病房仔细听。叶家福把香烟一扔,什么话都不说,掉头走开。
这是机关宿舍大院十号楼共有的楼顶天台,实际上它归叶家福个人使用,原因是本楼为旧楼,不像一些新建楼房为了方便住户活动,修有通往天台的阶梯,本楼只在最高一层楼道天花板处开一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上安有薄铁皮盖板,平时紧闭以防雨水,需要上屋顶维修作业时,才由工人架梯子挪盖板,从天窗爬上天台。由于攀登比较麻烦,又要抬梯又要爬窗,本楼住户几乎没人有兴趣上去游览天台,这有效减少了楼顶设施的人为损坏,也给叶家福创造了一块称得上巨大的个人空间。叶家福住顶楼,家庭成员极端单纯,他自备一副竹梯,高兴时把门一开,梯子往墙上一靠,吱呀吱呀自己一个爬上去,里里外外,没有任何人会来干涉。
“你说过你老婆不能白死,叶家福副书记也是这个意见,现在我跟他在一块。”蔡波对施雄杰说,“你脚筋断了,嘴巴还能使,那些事不必使劲收藏着等候拍卖,还是及时跟叶副书记汇报吧。原原本本也行,胡说八道也行,随你,都说出来,我没意见。尽管告诉他。”
赵荣昌知道叶家福的这块个人空间,当年他还在省里工作,尚未下来任职时就听说过。当时叶家福瘫痪多年的妻子刚刚过世,叶家原住妻子所在单位市第二中学,恰那座旧宿舍楼要拆,机关管理局安排了这处旧住宅给他,他觉得不错,去省里开会时曾向老同学赵荣昌介绍过,特别推荐此间天台,称自己但有烦闷,就爬到楼顶转悠,上边视野开阔,空气流通,抬头有星星,低头有苍生,感觉豁然开朗。赵荣昌记住不他到市里当领导后不久,特地找了一个黄昏抽空上门,前来关心叶家福,那天就要看叶家福的自有天台。叶家福说赵荣昌那么大的领导,哪里可以爬竹梯钻天窗。赵荣昌说为什么不行,该爬就爬,该钻要钻。于是叶家福把自己的个人空间欣然贡献出去。赵荣昌在上边感觉很好,称赞果然不错。后来几年里,他曾数次到过这里,用叶家福的话开玩笑,说是来一起看星星。赵荣昌这种职位的领导,想找一块安静点的地方没什么困难,自有人替他安排,有什么必要跑到这里登梯爬窗?一处六层高的旧楼天台风景,再怎么不错也算不上观赏胜地,但是人家就要来。这是赵荣昌的过人之处,知道怎么温暖自己的下属和同学。
“赵书记有事吗?”
叶家福告诉赵荣昌他今天回乡参加一个活动,己经赶回市区,现在在郊外吃饭。
赵荣昌说今晚有点时间,想看看星星。
叶家福知道他的意思。赵荣昌是从省里下来任职的,家在省城,到本市住机关管理局特建的市领导周转楼,那座楼里住的都是不带家眷单身赴任的外地籍市领导,每位领导安排一小套。时下强调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市领导中外地籍干部比例很大,住满一座周转楼,这座楼位置在机关大院东侧,隔着围墙与机关宿舍区遥遥相望。叶家福家居机关宿舍大院十号楼,该楼位于宿舍区最靠边区域,他住的又是顶楼,赵荣昌从他的周转楼上,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叶家福宿舍房间是否亮灯。
“我马上到。”
他打的居然是施雄杰的电话。
这晚赵荣昌在天台上呆了半个多小时,跟叶家福一边闲聊,一边散步。没有任何人打扰,聊天和散步都十分放松。散步间赵荣昌问了一句:“叶家福有什么考虑?”
他拿出手机,当场打了个电话。他说既然叶副书记这么过不去,就多提供一点内部情况他供参考吧。
叶家福问:“赵书记关心什么呢?生活上的?”
蔡波发怒道:“你他妈急什么。”
“看你那没有灯,在哪里呢?”赵荣昌问。
那时顾不得再吃,叶家福让司机赶紧结账,迅即起身。
那顿饭刚吃一半,手机铃响,却是赵荣昌找他。
回到宿舍大院,叶家福匆匆上楼去,把厅里阳台的灯一起打开,发出人己归返的信号。灯光一照,屋子里顿显冷清,处处显露出缺乏照料的痕迹。这时也顾不得整理,叶家福把手中抓的公文包往桌上一丢,略事准备,洗两个茶杯,放一壶水进电热壶,打开电开关烧水,就匆匆下楼等候。几分钟后赵荣昌的轿车驶至,悄无声息停到十号楼楼下。赵荣昌下车,摆个手,轿车又悄然驶离。
回到市区天色已暗,叶家福对司机说,找个地方吃饭吧。他们没有进城,在市区外找了个比较僻静的路边店,随便点了几个菜,匆匆用晚餐。叶家福丧妻,无子女,孤身一人,家里一向冷锅冷灶,个人生活很简单,到点了随便找个地方一坐,好的能吃,差的也能对付,没有特别要求,只不喜欢往人堆里扎,一边拿筷子一边这个那个打招呼握手,闹哄哄随处张扬。司机很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