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号首长(全集) > 第三部 第090章

第三部 第090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纪律部队在后来的改革中先行一步,一些基层警员,因为他们的年限以及实绩等,也可以升上较高警阶。部队也是如此,技术兵种可以单列于军衔之外。但这种改革,显然还不彻底,警衔制中,警衔实际成了官衔的另一种表达,一个技术派警员,即使你能干出再大的成就,也不可能升上警监。政府机关公务员就更是如此了,你就算干一辈子,如果不能升上副科级,你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科员,薪酬待遇,跟不上来。后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种补充制度,也就是科员制,在科级干部中,可以有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在处级干部中,有副调研员和调研员。在厅级干部中,有副巡视员和巡视员,在国家级干部中,增加了国务委员。表面上看,这种设置,是为了解决某些非政务员的升职通道,但实际上,这个升职通道,是行政职务通道的一种补充,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这种非政务员体系的每一种级别,都是相对独立的,根本不可能从一个级别升上另一个级别。除非你借助行政级别完成这种升迁。比如你升上副主任科员,几乎没有可能由副主任科员升上主任科员,一定得由副主任科员,升上副科长,再由副科长,到达主任科员。如此一来,这一套体系,便不再是事务员体系,而是政务员体系的辅助体系。

当然,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比如说***厅,***厅厅长,是政法委***兼任,政法委***是副部级,又是省委常委,比一般的副部级要高。而在行政方面,也有一个政府副省长分管政法。这个副省长怎么分管政法?走进政法单位,话都不敢多说。

近年来,公费旅游,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非议。另一方面,不仅国家层面需要外交,省级层面,同样需要。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省级外交越来越频繁。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很多政府官员,借着考察学习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唐小舟跟在赵德良身边三年多时间,随同赵德良出访的机会还挺多的,分别去过日本、新加坡、澳洲以及欧洲等地。唐小舟发现,赵德良每次出访,虽然带有经济交往等方面的任务,同时,他也夹带了一件私人事务,那就是考察研究各国的公务员制度。赵德良之所以致力于公务员制度研究,显然因为他觉得中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是存在问题的。

他甚至设想,江育奇主持班子会议,议题非常明确,讨论厅领导的分工。之所以要讨论分工,除了需要给唐小舟重新安排之外,江育奇也需要分工。而分工问题由班子管,唐小舟虽为厅领导,却不是班子成员,对此,他是没有表决权的。班子会上,只要江育奇说,让小舟负责常委办,立即就会引起很多老领导的不满。

过去的旧中国,一律将公务员称为官,而新中国成立后,给了公务员一个全新的名称,叫干部。在新中国创立者心目中,公务员只有工作职责的区别,而没有地位的差别,至少在干部这个层面,是完全平等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区别,就很难开展工作,所以,中国实际又存在公务员责权利上的较大区别。

唐小舟明白了,让他分管信访工作,恰恰是江育奇挑起事端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之初,将中国的干部划分二十四个行政级别,最低的是行政二十四级,最高的是行政一级。这种行政分级制度,实际已经向西方的公务员制度靠拢,与中国传统的九品制相比,已经进步。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工资改革,而新的工资改革方案,并没有与行政二十四级挂钩,二十四级制也就终止了。仍然存在的,是此前与二十四级制并行的五级行政制,也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处级和科级。每一级,又分为两级,实际是十级,再加上不属于行政级别的股级。

唐小舟到达孙志华的办公室,孙志华主动过来和他握手,算不上热情,但也并不冷漠。唐小舟能够理解,孙志华当副厅级干部的时候,唐小舟还什么都不是,现在,大家都成了副厅级干部,唐小舟还要分管他,这种尴尬,用语言是很难表述的。

坐在那里,唐小舟有一种背心发凉的感觉。他又不能说,自己不能干这个工作。他相信,江育奇说再开一次班子会之类的话,只不过托词,甚至是挖好陷阱等着他往下跳。如果再开一次班子会,江育奇开宗明义,唐小舟不想分管信访办,所以,我们再研究一下,给他换一换。这会出现什么结果?肉已经让你吃了,骨头你却不要,就算其他人口里不说,心里一定恼恨着。当然,唐小舟也可以表面认同,背后去找赵德良,希望赵德良出面改变这一分工。若真是如此,以后在办公厅,唐小舟肯定就成了孤家寡人,不会有任何人替他说话了。

孙志华自然会称他唐主任,唐小舟又得一番解释,希望称呼自己名字。他很诚恳地说,自己只是小字辈,什么都不熟,还希望孙主任以后多多指点。说话的同时,往他的桌上扔了一条烟。孙志华倒也没有假意推脱,只是看了一眼,说,我都已经老朽了,未来是你们这些后生晚辈的,应该我向你多学习才是。

这不是要给唐小舟压担子,而是要唐小舟出洋相。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不说是否搞过信访工作,就是接触都少,他懂什么信访政策和策略?信访办主任如果暗中给他一点难题,他就会顾此失彼,甚至会一错再错。如果出了大错,就算赵德良想保他,也一定保不住。

唐小舟明显从他的话里听到了情绪,却又无可奈何。洛新光和孙志华,是摆在他面前的两大钉子,如果能够将这两大钉子拔掉,他未来的路,才有走稳的可能。若是拔不掉这两大钉子,他的麻烦就大了。但怎么拔这两颗钉子?实际上,他的面前,仅仅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搞统一阵线,让这两个人成为自己的同盟。

江育奇说,因为你最近事多,厅里的工作,又不能等,我只好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将分工的事讨论了一下。厅党组最后决定,由你分管两块,除了常委办之外,另外把信访办给你。我在考虑,把信访办给你,是否适合?你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信访工作又是那么敏感。可是,班子其他同志有这种考虑,我当时也不好怎么替你说话。现在,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信访工作有一定难度,我再做一做班子的工作,希望大家再考虑一下,重新分工。

这种分级,显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越往上,级别的跨度越大,升级的难度也越大,最后形成了一人一级的局面,而这所谓的一人一级,又不是公务员体系的制度性规定,变成了一种人为的东西。中国权力执行的随意性,也体现在这种权力结构的随意性上面。

他很想拒绝这种安排,却又想,既然江育奇一定要这么干,肯定考虑过他会拒绝,也一定想好了他一旦拒绝,用什么手段对付他。唐小舟不得不反其道而行,既然你在前面等着我,我就不往前走,停在这里好了。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看着江育奇。

此外,还有一个大问题,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就没有解决也从未提上解决日程的,那就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沿着权力的金字塔往上爬,绝大多数人,都在这种爬行中止步了,甚至一直停留在最低端。一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尤其是一些并不善于行政事务,却在业务方面十分出色的人,缺乏升迁通道,他们要么丢弃自己最在行的业务工作,转向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政工作,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低级别上面,个人利益受到巨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原则。

江育奇想利用这件事,给他一点颜色?或者江育奇想让他陷入厅领导层的斗争之中,让他疲于应付?

就算他不说,大家一定会想到要找个什么办法整一整唐小舟,现在,江育奇既然有了这个话,自然就会有人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再给他压点担子吧,让他再分管一个部门。江育奇若是问,大家看哪个部门比较适合他?一定会有人说,信访办。

这两件事,确实是太有难度了,可除此之外,他再无路可走。

所以,江育奇的提议,一致通过了。接下来,江育奇说,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小舟同志,到底是只分管常委办,还是再给他压点担子?

时间过得很快,唐小舟还没把这两件事理出头绪,赵德良出访的时间到了。

这完全可以想象,唐小舟有多少资历?到办公厅才三年多时间,此前甚至连科级都不是,现在不仅升上了副厅级,还分管常委办,实际权力,接近于正厅级的副秘书长,甚至有排在第二的感觉。如果将唐小舟排在最后一名,厅领导们出于对赵德良尊重,可能不会有任何表示。一旦唐小舟有超越他们之嫌,实际已经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想,这事,可能是赵德良安排的,至少也是赵德良向江育奇暗示的。既然是赵德良的意见,自己一定不能正面反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