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本 第八章 和市委书记一起搓澡 想找“干货”,要下去调研
下午4点,侯卫东来到朱民生办公室。上了楼梯,他见赵诚义办公室开着门,便直接走了进去。
“侯市长出了一个大课题,我得回去认真研究。”
侯卫东皱了皱眉毛,道:“成总,我们是内部交流,这些情况我都了解,说点干货,为什么销不出去,是产品质量不行,还是销售渠道的问题,或者国际国内行情,一是一,二是二,实在一些。”
聊了十来分钟,侯卫东将江津送到了门口,握了手,道:“春节前,我们的责任是稳定,春节后,我们的责任是调研。处理小组也不必一直成立,也算给你松了绑。感谢你在这一段时间对我工作的支持。”
成永贵被侯卫东抢白了一句,神情不变,继续道:“我们在外面打开销路要低声下气,回到了家里仍然要拜婆婆,哪怕是政府机关最小的办事员也能卡住我们的脖子。”
江津松了一口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侯市长。”
拿到了厚厚的报表,侯卫东笑着对江津道:“我话没有说清楚,这种事情,你派个人过来就行了,没有必要亲自跑一趟。”
一行人走到了厂区,自从在上青林小学经常呼吸新鲜空气以后,他很看重小区的整洁,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反映领导者精神面貌和品位的问题。他到青林镇当副镇长,在青林场镇栽了许多桂花树,粮站老邢对此很是欣赏。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桂花树作为行道树,档次是上去了,可是长得太慢,几年时间还和当初差不多,当太阳把人晒得发昏时,有人也骂:“就是当初侯卫东要栽桂树,如果栽黄桷树,现在也可以遮阴了。”
江津一脸笑意,道:“我受党教育多年,立正稍息的规矩还是懂的,侯市长需要报表,当然得亲自送过来。”
侯卫东坚决地道:“让伙食团弄些家常菜,够吃就行。”
侯卫东在当成津县委书记时,江津作为计委主任,两人在级别上是平起平坐,但是江津位置重要,侯卫东在与之接触时总是尊敬有加。选举结束以后,高下一分,江津的态度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没有丝毫不适应和不自然。
蒋希东对侯卫东一直带着“外行领导内行”的观念,当听到“所有制”三个字时,他暗自吃了一惊,道:“侯卫东此人眼光毒,一句话点到了关键,小觑不得。”这时他又想起了易中岭说过的话:“侯卫东心狠手辣,油盐不进,他来分管企业,老兄可要留点神,成津的老方县长、李东方、方杰,三个家庭破灭,三条命丢在了侯卫东手里。”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侯卫东对绢纺厂有了初步认识。他很是谨慎,至今没有发表对绢纺厂的真实看法,他还有几个步骤要完成:一是请教副省长周昌全,他在省政府分管企业,在政策上有发言权;二是要等到处理办拿出调研报告,不过他从内心深处对这个报告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三是要核实以及梳理这几天座谈得到的材料。
说到这里,侯卫东插话道:“这个观点,如果放在前几年,是符合现状的,现在国有企业改革这么多年,除了所有制未变,该松绑的都松了,该放的权都放了,我们不能再抱怨市场了。”
完成了这三个步骤,他才能对绢纺厂做出准确判断,这也是进一步决策的基础。
“我是副总经理,如果套行政级别,至少也是处级吧。前些年,亮一亮沙州绢纺厂的牌子,一路顺风,办事容易,吃香喝辣,确实过了几天好日子。现在大中型企业日子不好过,信用如高台跳水,从跳台上落到了水里面,而且是落在了水池的最深处,现在都还没有浮出水面。我去联系业务,不少老朋友避而不见,唯恐沾上手,堂堂处级干部比不上个体户,比不上乡镇企业小老板。”
蒋希东道:“侯市长,你是第一次与班子见面,不能太随便了,到外面去吃。”
侯卫东当上副市长以后,对于江津的圆滑练达颇有几分欣赏。圆滑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贬义词,恰恰是对付现实的盔甲。
侯卫东道:“厂里厨师罢工没有?没有罢工就好,我们在厂食堂吃饭。”他看着还没有汇报的几人道:“这样,我们不必饿着肚子工作,到餐桌上去,边吃边谈。”
“江主任,你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是专家,如果把绢纺厂当做病人,你能不能一句话总结绢纺厂的病?”
绢纺厂领导汇报到了中午1点20分,等到另一位副总经理谈完,蒋希东抽空道:“侯市长,到吃饭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