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
这件事情载于《墨客挥犀》,被传为笑谈了。要搁在现在,也属于雷人提案吧?
这后门走得憋屈,老贺回家只好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提皇帝起名儿的事儿了——“乡音无改鬓毛衰”,那是愁这名儿愁的。老贺的小儿子,也只能叫贺孚,叫了一辈子。
唐玄宗答应了,转身让礼部去办这事。礼部侍郎李就找上级右相李林甫办理。李林甫问:“王如泚的水平,够得上进士吗?”
贺知章千恩万谢出来,一脑门子郁闷。沉默良久,说:“这……陛下也太逗了吧。我浙江人,我们那儿的方言,孚是瓜下之子。我拿乡音跟老家人一说,我儿子不就被人叫贺瓜子儿了吗?”
李说:“给不给他进士,两可吧。”
这个好办,唐玄宗张口就来:“老贺啊,为人之道,最在乎的就是信义。有信义的人,一生顺遂。老贺,看你就知道,你儿子将来一定是个讲信义的人。孚,就是信义的意思,你儿子就叫贺孚吧。”
向敏中下了殿,难过得抹了把眼泪,还在琢磨呢,皇帝明白啥啊?
姚崇答:“魏知古是我推荐出来的,我那俩儿子傻,就知道我和魏知古有交情,不知道我们俩已经闹矛盾了。肯定会去求他啊。”
再想说什么,皇帝已经走远了。
这么一说,唐玄宗也懂了,这是魏知古要黑老姚啊,非要贬斥他。老姚赶紧劝:“千万别,这是我儿子不懂事走后门,搅乱了陛下选才。陛下不处分我已经够可以的了,还要处分知古,那大家肯定说你偏心,我就更担待不起了。”
有一天,向敏中跟皇帝谈完正事,鼓足勇气,想讲讲自己的苦恼,可没想到皇帝脸色不太好,似乎是不舒服,一说完话就要走。向敏中赶紧说了句:“臣有个女婿叫皇甫泌……”皇帝边走边说:“很好很好,我明白。”
李林甫当即就严肃起来:“那这后门不能走啊。考进士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过程。要是皇帝对他好,直接给个官怎么行?进士不能给,要不没法选才了。”他还真的去找皇帝说去了。
贺知章告老还乡之际,找唐玄宗走后门去了。他的诉求是啥呢?“臣有个小儿子,还没起大名呢。想请陛下给起个名儿,这样我回乡了,一说皇上给我儿子起名了,那多显摆呀。”
王如泚这边还美呢,在家里摆席,宾客盈门,热烈祝贺。正高兴呢,中书省下礼部的公文到了:“王如泚按规定参加考试。”闻者愕然失措。皇上的面子没给,能不愕然吗?
走后门的风险
这件事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李林甫权势很大,大到皇帝的面儿也不给。二是古代考个公务员比现在严,就算皇帝发话,也不一定能走后门,更不能随意乱做手脚,这是规矩。
姜还是老的辣,姚崇就这么化解了危机,还巩固了形象。魏知古呢?皇帝给他来了个平级调动,心眼儿多啊,当工部尚书得了,别吏部了。
向敏中有个女婿叫皇甫泌,这小子,可真不是个东西,在外面养了好多小老婆,经常夜不归宿,生生把向敏中的闺女给气病了。向敏中的老婆也急了,跟向敏中发火,非让他想辙。向敏中心说这怎么想啊?想来想去,只能离婚。可当时要离婚可难听啊,还是女方休男方,除非……除非皇帝发句话。
唐玄宗没想到,自己老了的时候也犯糊涂,也走后门,可居然没走成——不给他面子的那位,叫李林甫。
贺知章这后门走得不理想,还总算是走成了。还有一位大臣找皇帝走后门,愣是给走拧了。这位叫向敏中,宋真宗很敬重的一位大臣,老实、勤勉还廉洁。向皇帝开口,那肯定是遇见难事儿了。
那时候,宫里有个伎人,也就是耍把式的,唐玄宗想给他升个官,他却说:“陛下,别让我当官了,我女婿王如泚,要考进士了,要不您赏他个进士及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