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无限
我们需要主动去感受宇宙中的共情。布莱克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开头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无限,刹那是永劫。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先验的境界,让渺小的自我在其中难以生存。
这个瞬间,他体会到斯多葛学派所倡导的“共通感”—— 一种与宇宙万物的相连。法国哲学家皮埃尔·哈道特认为这种感受就是 “置身海洋般的无拘束感”<sup><a id="noteref_1" href="#footnote_1">[1]</a></sup>。此刻仿佛隶属于某个更大的环境中,意识到“人类的那些事不过无穷大中的无限小”。正是在这些瞬间,我们感到自由,得以思索一些更重要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这世界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你会因外界环境和力量而深感不安,要提醒自己和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一切抗争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将自己置于无限之中,不再有意识地与世界脱离。相反,要更努力地融入现实:在我之前,万物奔腾如洪流,却极少得以沉淀和留存。
我们感知到生命的动,这无差别、普遍之美丽:不知疲倦的潮汐起伏涨落,轻轻舔舐海岸。水面下成群的暗紫色红藻随波浮荡,那里是鱼儿觅食的地方。湍流股股,在瀑布的撞击下激出丛丛白浪,那么丰沛,那么迅急,分散成无数支流蜿蜒流向山峰耸立的远方。太阳洒下湿漉漉的光,养育着茂密的森林,蜜蜂倾巢而出,像密匝匝的快乐的旋风。空气中舞动着雾一样的虫群。从树梢顶向远眺望,绿草如茵的山脊上遍地都是野山羊。熊纠结在浆果丛里,貂、海狸和水獭在河岸、湖边晒太阳。印第安人和冒险家朝着从没有人来过的道路上试探前行;鸟儿返巢,喂饱嗷嗷待哺的小嘴——遍地,遍地,遍地都是鲜活的美丽、昂扬的生命、欣喜的生机。
让这种感受长久地陪伴着你吧。每次自以为不可一世时,都要记得你是多么渺小。
1879年,环保领袖、探险家约翰·缪尔开始了他前往阿拉斯加的旅程。当他到达今天已广为人知的阿拉斯加冰河湾地区考察峡湾和岩石景观时,心中忽然腾起一股猛烈的情感。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探险家,在这一刻盛夏中的极北地区,他感到整个世界都按照统一步调缓缓运动,仿佛眼前就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和鲜活的生命轮回。从这一刻起,他和他的团队决定“与世上万物同感共鸣,重拾热爱自然之心”。应该感到庆幸的是,缪尔随后在工作日记中提到了这个与大自然心灵相通的美妙时刻。在他之后再也没有其他人品味过如此天人合一的和睦。
<a href="#noteref_1">[1]</a>海洋感(oceanic feeling):最早由罗曼·罗兰在1927年提出。弗洛伊德在同年著作里将这种感觉解释为一种仿佛在海洋里的、无拘无束的自我消解感。
——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
<a href="#noteref_2">[2]</a>感觉剥夺箱:在感觉剥夺治疗里使用的柜式器械,内部恒温、密闭、隔音,能够剥夺有机体受到的外界环境刺激。
遁入空门的感觉就像和所有人脱离,又和所有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