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重什么
是时候坐下想想在这大千世界里,你最看重什么。随后抛下剩余,只为它乘风破浪。没有它,成功也来得不愉悦、不完整,甚至不长久。
英雄逝世于花甲之年。细想使他心力交瘁的那股力量,不禁使人不寒而栗。即使正直、诚实如他,也难以自持,偏离自己的天赋轨道。如果当初没有偏轨会怎样?美国现在该是什么样子?他本该实现如何的成就?
财富尤其如此。假使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多少,那默认答案便是:更多,更多,更多。这样一来,人们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无限投入到银行账户中。当“不安全感和野心走到一起时”,涉嫌抄袭、劣迹斑斑的作家乔纳·莱雷尔回忆起自己的不堪往事时这样说道:“你再也无力向任何事摇头了。”
一生正直坦荡的格兰特最后宁肯抵押自己的无价之宝——战争纪念品,也要还清公司欠下的债务。他晚年时饱受咽喉癌的折磨,思想、精神、身体无一完整,但仍然争分夺秒地撰写回忆录,希望过世后能留给家人一些经济来源。他成功了,赶在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刻。
自我拒绝所有的妥协。为什么要妥协?我明明什么都想要。
因此,我们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加快了追赶的脚步。可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逐,也许压根我们就不在一个跑道上呢!
成功越累积,人脉越宽广,就越会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不管你在某个领域做得多好,自我的虚荣和他人的成就都会让你深感卑微——不只是你,其他人也同样如此。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但一生却匆匆而过,机会也稍纵即逝。
所以谢尔曼才会这样评价格兰特啊。费心争取的东西却从不曾使我们快乐,这“麦琪的礼物”是多么的讽刺而苦涩。更何况,它还那么短暂。如果当初能多留一秒思考该多好。
大多数人都在一开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可等成功早早到来或收获颇丰时,转眼身边一切都变了,追寻本心再也不像最初那么简单。
不需争辩:竞争是重要动力。市场需要竞争,伟大的成绩背后隐藏着竞争。然而,就个人来说,真正关键的是要知己知彼,清楚自己为何而战。
自我引起嫉妒,嫉妒是骨中的朽烂。自我欺人瞒己,丰功伟业也渐渐溃于蚁穴。
只有你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可自我却试图逼你处处与人竞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潜力和目标,这意味着除了自己以外,再没有人可以评价、定义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往往把他人的认可视作必须达到的行为标准,从而白白浪费了天赋之才。
为什么要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呢?嗯,答案现在已经浮现眼前。
哲学家塞涅卡认为,源于希腊语的单词euthymia(心气平和,作者注)是人人必需的一种心态:知道自己从哪来,也能看透一切纷扰,知道自己要到哪去。换句话说,生活不是为了和其他人较劲,意义不在于拥有的比别人更多。生活是做自己,做到极致,不为正轨之外的任何事情而妥协。生活是到达你想到达的彼岸,完成你想完成的最好。仅此而已,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
其实即便这样,格兰特的伟大也无可否认。因为我们习惯了不假思索地点头接受,也许因为某种模糊的吸引力,也许出于贪婪或虚荣。拒绝本就是很难的事,论谁都不愿承担错过的代价。我们以为点点头就能实现更多,殊不知失去的反而更多。生命因此浪费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上,向并不尊敬的人证明自己,争取本不想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