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绝对自控 > 滔滔不绝

滔滔不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们在一角默默耕耘;他们将内心的涌动以作品的方式呈现,并且最终归于沉默;他们在行动之前从不谋求认可;他们说得少,做得多。和那些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人相比,工作早已占用了作秀的时间。等到他们的话语有了分量,这也是他们争取而来的。

做与说,一方生存一方必亡。这就是它们之间唯一的关系了。

在别人口若悬河、相互安慰的同时,请你避开喧嚣,暗自努力。闭上嘴——是嘴,还是消耗精力的无敌黑洞?——看看未来会发生些什么,看看你会变得多么优秀。

大家似乎都认同沉默即软弱。被人忽略无异于下了地狱(对于自我主义者,好像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说、说、说,仿佛嘴一闭上,生命也就停止了。

其实,沉默才是力量——尤其在我们刚刚起步的时候。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为我们敲响警钟:“但凡需要说出来的不过只是闲言碎语,挤占了有益言谈的空间。对空想发表空谈,便透支了行动的力量。”他刚好也是现代媒体(报纸)的反对者。

这就是祸从口出啊。大家不断谈论自我,就连小孩也会唧唧喳喳地互相八卦。大多数人都成了江湖骗子、营销高手。然而真正稀有的是什么?是沉默。是一种远离喧嚣的本领,超脱世俗的存在。当信心和力量停下来,喘口气,这个短暂的歇息就是沉默。

谢尔曼恪行着自己的那套规矩:“除非万不得已,别给自己所想所做找原因。因为说不定过了一阵子,你就能想到一个更好的理由了。”美国前棒球、橄榄球运动员博·杰克逊还在奥本市的时候,最想达成的两个目标,分别是拿到美国大学生橄榄球最高奖项海兹曼奖,以及率先被选入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他都跟谁说过自己的目标呢?只有他的女朋友一人。

和到处乱说的人相比,沉默者不仅更具备策略上的灵活性,还掌握了一种心理战术。诗人赫西俄德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说:“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惜字如金。”

说与做消耗同样的能量,说得多了自然就做得少了。研究证实,虽然目标的可视化非常重要,但一旦过度就很难分辨幻想和现实了。遇到困难时,人们都喜欢大喊口号,空谈计划,殊不知这样会遮挡我们的视野,妨碍我们实现突破。在花了那么多时间空想和空谈之后,难免会开始相信自己离目标近了一步。而更糟糕的是,未来万一遇到了难题,我们甚至能冠冕堂皇地把责任一丢,因为“我们已经努力过了,可还是不管用”。

任务越困难,结局越不确定,多言的代价就越大。它引诱我们脱离现实,消耗我们用来战胜“阻力”的必要能量——按斯蒂芬·普莱斯菲尔德的说法,这种阻力妨碍我们的创造性表达。成功需要百分之一百的精力,而多言则零零散散地不断消耗。

多言的诱惑很难抗拒,特别是压力袭来或任务繁重的时候。在实现目标的阶段,一路的阻力是抑郁和痛苦的源泉。而“说”简直像天然的心理治疗,不光自言自语,还要给别人絮絮叨叨。“我刚刚花了四个小时把我的计划说了一遍耶!这难道不算什么吗?”很抱歉,真的不算。

工作的本质就是痛苦挣扎。耗费心力,削弱士气,让人恐惧——即使不总是这样,起码在创业维艰的时候要面对这些。我们用说的方式来填补空虚,减少不确定感。“空虚,”马龙·白兰度(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不爱张扬的明星,那一定就是他了)曾经说道,“大多数人都害怕它。”在自我经年累月的谎言下,人们觉得空虚与沉默成了侮辱和挑衅。这种感受是有害无益的,因为最伟大的艺术和成就却往往来自同空虚周旋的过程。善待空虚,不要急于摆脱它。真正的问题是,在挑战降临之际——涉足新领域、开始创业、拍电影、拜师学艺等等——你会选择直面那种挣扎,还是以空谈的形式来逃避?

想想看,一个时代真正的“声音”从来都不称呼自己为“声音”。实际上,他们都是惜字如金的。不管是一首歌、一篇演讲、一部著作,哪怕这声音微弱,都能听出其中的专注和力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