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时刻
2.与我们已知,却不敢承认的问题相关。
3.在废墟中总能发现实现新进展的伟大机会。
身处混沌的旋涡,身边侵扰四起,谎言不绝于耳:什么是真的幸福,什么才真正重要。我们变成了不该变成的人,沉迷于毁灭性的堕落之中。这样不健康的、受自我摆布的心态越来越强大,渐渐让人无力摆脱,直到有朝一日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
正所谓,Duris dura franguntur,欲攻强者必先自强。
越自我,越堕落。
如果不必走上歧途,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一路有人督促你端正方向,提醒你脱离幻想,提防自我主义,那便更是理想。可现实并非如此。威廉·萨顿早在一百二十年前就发现“不能容忍屈辱,就不是真的谦虚”。委屈和羞辱,人人避之不及。但有时只有透过它们才能看见一些原本看不见的东西。
事实上,不少重大人生变故都诞生于震荡留下的废墟之中。只有在那时,我们才惊觉自己对世界的一切认知都出了错。而这些时刻正是每个人心中的“搏击俱乐部时刻”。有时我们是始作俑者,有时我们也是受害者,但不管怎样,由这些时刻催生出的改变都令我们惊恐万分。
即使你把真理埋在地下,它也会积聚爆发的力量,
迟早一日萌芽再生,清除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爱弥尔·佐拉
触底反弹的例子在历史上简直数不胜数。
失败是人之常情,颠覆三观也不用大惊小怪——即使这些说法已是老生常谈,却自有可取之处。
选择生命中的一段时间(也许就是现在吧):上司在同事面前劈头盖脸地痛骂你,一段恋情戛然而止,快讯网站发布了某篇你最不想看到的文章,债主打来电话,一个让你惊讶到瞠目结舌的新闻忽然传来……
正是在这些时刻——暗藏已久的阴暗面忽然暴露的时刻——你要强迫自己去直视一个叫做“真相”的东西。还能躲到哪儿去,还能伪装多久?
这样的一个时刻引发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我该怎么处理?该怎么爬出泥沼?既然已经跌到谷底,还会有更大的打击吗?有人跟我说过我的问题,可如何改正呢?我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以后又该如何避免同样的惨剧?
回头重望历史,会发现所有问题无非具备三个特点:
1.全部起源于我们之外的人或事。
J.K.罗琳离开大学后的第七年竟发现自己成了一位婚姻破灭,没有工作,连孩子都快养不起,很快就要露宿街头的单亲妈妈。查理·帕克年轻的时候有次在舞台上即兴演奏,自以为成功拿下全场高潮时,乔·琼斯却朝他扔了钹片,把他赶下舞台。林登·约翰逊还在得州的时候,曾因为一个女孩被当地农场的男孩子揍得鼻青脸肿,自画像也给撕了个粉碎——他把自己画得鹤立鸡群,盛气凌人。
跌入谷底的人不胜其数,几乎每个人的故事都不相同。
在小说《搏击俱乐部》中,主人公杰克的公寓发生火灾,全部家当——他卑微地爱着的“每一件家具”(书中原文)——烧了个精光。后来才发现,他患有多重人格障碍,放火元凶正是他自己。“泰勒·德登”是杰克的其中一个人格。泰勒精心策划了一场大楼爆炸案,试图将杰克本人从浑浑噩噩中彻底炸醒过来。这场爆炸案彻底改变了杰克的命运,让他走向一条黑暗的不归路。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常有“下冥界(Katabasis)”一说,katabasis又有“撤退”的含义<sup><a id="noteref_1" href="#footnote_1">[1]</a></sup>。他们除了后退别无可选,心情极其郁闷,在某些情况下真的永无重见天日的机会。可这些挫折往往也带来积累经验和加深了解的机会。
今天,我们将此境遇称为“地狱”,论谁也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