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18节 撬墙角
“铁臣,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这边黑茶生产规模小而分散,而且只有一个碧雾山品牌还行,那就全力打造这个品牌,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想要把碧雾山这个品牌做大做强,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还是得引进业内的大型企业来运作,他们有充足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相当成熟的生产、管理、运作经验,如果能够利用我们这边的资源和品牌,借助他们的资金和管理运作经验以及销售渠道,我觉得我们花林的茶产业不应该止步于目前这种状态。”
“我县茶厂出产的主要是黑茶,和蓬山县那边的黑茶源出一脉,只不过蓬山茶产业要比我们这边规模大得多,他们县制茶产业产值大概在四千万上下,仅蓬山县茶厂一家产值就在一千万以上。我县乡镇三家茶厂经营状况一般,其他几家私人茶厂也大同小异,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除了河口镇茶厂的碧雾山牌黑茶较有名气外,其他几家茶厂都主要以产普通散茶为主。”
赵国栋侃侃而谈,事实上在春节期间他在和原来江口那边几个经营汽配企业的广东客商接触时偶然间谈到了这个话题,广东客人称黑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相当受欢迎,但是没有注意品牌问题。
“嗯,继续说。”赵国栋点点头。
而普洱茶在港澳台则更受欢迎,因为普洱茶的名气远远大于其他茶种,这也使得赵国栋萌生了将花林黑茶打造推广出去的想法。
“铁臣,我一直在琢磨。西湖龙井做得这样大,福建铁观音、信阳毛尖都能把茶产业做得那样大,最典型就算是云南普洱,他和咱们这边的黑茶属于大黑茶系列。现在普洱茶名声多大,整个普洱茶产业多大。为什么我们花林的黑茶产业就不能做大?”
赵国栋点点头,黄铁臣这个人实诚,说话也实打实,没有啥虚头滑脑的话,这样其实挺好。没头绪就没头绪,大家可以开动脑筋琢磨琢磨。就怕你没头绪却又要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最后还是毫无结果。
赵国栋沉吟了一下道:“我了解了一下我们黑茶历史,云南普洱和广西六堡、四川边茶、湖北老青口,以及咱们和湖南这边的黑茶号称黑茶四大系列,云南普洱和广西六堡茶都已经远销到了国门之外,四川边茶和湖北老青口主要销往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唯独咱们这边黑茶名声不输于滇桂黑茶,却是销路却只能局限于国内,而且要论产值只怕连普洱的十分之一都远远不及呢?”
“赵县长,说实话,没有。”黄铁陈老老实实地摇摇头,“蓬山和安河茶产业规模远超过我们。而且每县都有两三个拳头品牌产品,远销福建广东,甚至还出口到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在这一点上我们花林黑茶望尘莫及。现在一时间骤然要拿出一个方略来,我真还没有啥好路子。”
“原因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细究,问题在于我们如果迎头赶上!我研究过广东以及港澳和东南亚那边的品茶习惯,他们习惯于喝像黑茶这一类的陈茶,而不太习惯于新茶,这也是云南普洱为什么能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大受欢迎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这边的黑茶品牌打响,再想办法扩大规模,我觉得这对于我们花林南部地区来应该是一条生财之道。”
“那你有没有什么头绪?”赵国栋盯着黄铁臣问道。
“赵县长,以咱们县的黑茶生产规模要想打响品牌或者扩大规模只怕都有些难度,尤其是在品牌打响和推广上,如果只是扩大规模,兴许还简单一点,但是如何打响我们花林黑茶品牌,如何让我们花林黑茶的品牌能够得到彰显于世,不知道赵县长你有什么打算?”
“赵县长,自打你前两天交待给我这个任务之后,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我县虽然也是传统黑茶基地,但是与宾州那边的蓬山好安溪两县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无论是在制茶产业规模上还是茶山茶园规模上,无论是品牌效应上还是产值效益上,都远远不及蓬山和安溪两县,所以结合你上一次在办公会上提出的发展特产加工产业,我一直在想,我县茶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能够赶超宾州那边的茶产业。”
黄铁臣对于这位赵县长已经有些了解了,每当这位赵县长提出什么事儿时,也就意味着他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老黄,你对我县茶产业有什么打算?”赵国栋径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