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异军突起 第六十三节 宁陵虎
“呵呵,应书记,这和宁陵的表现也是异曲同工嘛,只要能达到目的,都算是本事。”杨劲光有意为南华方面缓颊,王廷华是南华市市长,也是个心思灵巧的人物,和杨劲光关系也不错。
“笃笃“敲门声响起,这个时候能够获得秘书同意直接进来的人也只有劲光,应东流搓揉了一下被外面冷空气吹得有些发木的脸颊,有活动了一下上肢,这才道:“进来吧。”
“哼。劲光,你不用为王廷华打掩护,我知道南华经济条件有限,但是你要说南华财政状况就真的比宁陵差多少?”应东流摇摇头,“南华去年GDP三百二十亿,市级地方财政收入二十八亿,宁陵去年GDP才不到两百亿,市级财政收入才不到十八亿,就算今年宁陵财政收入有很大增长,但是就能超过南华很多么?”
让应东流更难以忍受的是眼前的这一系列经济数据,2003年眼见就要结束,但是汇总上来的数据却是难以让人感到愉快。
“而且我一直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你如果一味依赖财政,肯定不是办法。怎样多渠道拓宽投入来源,我觉得这也反映了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视野是否开阔,思路是否清晰,说穿了,就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班子的能力问题。”
“应书记,刚才接到政府办那边来的电话,铁道部许部长可能要在下个星期到我们安原,视察安湘铁路建设进度以及安都铁路枢纽规划建设情况。”杨劲光扬了扬手中的函件,“另外,国家开发银行张健行长一行也是下个星期要到安原考察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
今年全国经济都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要说安原增速也不算慢,但是只能排在全国中游,比起排名靠前的几个省市差距不小,尤其是本届省委政府定下的要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之前力争进入前四强,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目标不但没有靠近,而是越拉越远了。这也让应东流很是郁结。
“嗯,我知道了,许部长要来安原也是早就定了的事情,我们安原这一两年公路建设投入不小,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落在了后边,而铁路建设更有些滞后了,都通铁路必须要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始终是制约南华和通城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南华,这两年在其他地市经济提速的情况下,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了。”应东流眉头深锁,“安湘铁路的进展也不够快,希望许部长这一次来能够带来一些好消息。”
“呵呵,应书记,看来你已经逐渐变成我们安原人了嘛,连咱们安原俗语都用得如此纯熟了。”杨劲光一乐,眼睛却落在应东流案桌上的那份数据报表对比上,也就知道对方心情不好的缘故出在何处了。
“是啊,我们安原铁路和公路建设投入始终落后与周邻地市,我倒是觉得公路交通上省里边可能还要下大力气,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骨干省道和市与市之间的公路建设上,省里边应该有所作为,不要只怕责任和义务推到市县,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市县,你要让他动辄拿出几千万来搞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肯定不太现实,我觉得省财政在这方面是不是可以发挥作用更大一些。”杨劲光一边思索一边道。
“我现在就够难受了,多添一点也债多不愁,虱多不咬。”应东流没好气的回答道,只有他和杨劲光两人在时他才会有如此随意的言语。
“劲光,省里也有省里的难处,下边地市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就真的揭不开锅了。前些天穆刚来汇报工作,就说宁陵正在积极促成从南华经南渡、云岭到宁陵的这条公路重新改建,可是南华方面苦于资金不足,虽然也有意,但是却一直迟迟动不了,但是宁陵方面却已经动了起来,云岭到宁陵的公路改扩建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而云岭到南渡之间的公路云岭段,也已经动工,但是南华方面在筹集资金上却仍然差一长截,希望省里能够垫资。”
“应书记。这天气有变化,你可要注意保暖啊,咱们安都这天气和你们北方可有些不一样,阴冷潮湿,变化也大,你稍不注意就得感冒,这冬天里感冒了可就难受了。”杨劲光手中拿着厚厚一叠文件。
应东流叹了一口气,“省里的政策是你修好了之后再根据实际建设费用给予一定补助,但是却没有先行垫资的先例,南华这是故意在将省里呢,王廷华整天不知道去思考怎样去开源节流,却一门心思来琢磨怎么钻省里边的政策空子。”
杨劲光一踏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冷风吹得打了个寒噤,他没有想到东流书记办公室窗户居然是大打开的,那空调几乎就完全失去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