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开发区风云 第70节 交锋
“蔡市长说得是。我们环保局和具有规模的高污染行业都建立了定期联系机制,除了听取他们关于环保治污方面的报告外,我们也定时不定时的采取抽查监测的方式来了解这些企业的排污情况,但是这几家企业都刚刚进入立项建设阶段,对方提出了他们环保治污方案,从理论上来说都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我们环保局总不能无事生非的去干预企业的正常投资建设吧?”
顾明生也是官场老油子了,在市级机关打滚十多年,好容易才混到一个环保局长,当然也不愿意得罪分管领导,但是这件事情他作为环保局长在这个专题研究会上自然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辩解话语也就是绵里藏针。
顾明生对于蔡正阳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不但语气恭敬,就是脸色也要郑重得多。
“康市长。发展是先在各地的主旋律,我们不能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就断然认定对方肯定会造成污染,他们已经向欧美定购了相当先进的治污设备,难道说这也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说我们因为这个莫须有的原因拒绝对方到我们安都市落户?我想其他地方只会拍手称快然后迫不及待的把他们请进去,难道我们愿意见到这种现象的发生?”
蔡正阳能够击败黄市长的得力干将尹肇基副市长成为市委常委,也就是说进入了安都市的决策机构,虽然不是常务副市长,但是他和省委副书记兼市委书记宁法关系密切,某种意义上他就是宁法在市政府中的代言人,他的话分量自然大不一样。
康一鸣冷冷地挖苦道,他一直对这个环保局长没有一点好感。纯粹就是一官油子,本职工作半点不会,但是奉迎巴结领导脑袋瓜子比谁都还要好用。典型为官而做官者。
“二手设备?先不说国家对进口二手设备有严格限制。而且这一类治污设备都是国外在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国际市场上哪里来什么二手设备?难道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因为我们要购买就主动撤下来卖给我们?如果是那样。要么就是国外企业疯了,要么就是我们国内出的价格比新设备价格更高?顾局长,你觉得这两种可能性哪一种更大?”
顾明生面不改色,“或许国外科技发展更快。国外对于环保也更加重视。他们设备更新也更快也不一定。毕竟我们也没有去过国外。如果我们有机会去考察一下。我想应该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
“嗯。我也就这个问题和几家企业负责人探讨过。他们说进口全新设备的确价格昂贵。他们准备进口二手设备。但是他们保证这些二手设备都是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顾明生没有想到康一鸣居然如此认真。在这些治污设备价格都能作文章。一时间措手不及,只能勉强用买二手设备来作解释。
康一鸣只能无语以对,对付这种官油子,要想在嘴巴上折服对方纯属痴心妄想。这种人唯一看重的就是权势。谁能掌握他的乌纱帽,他就对谁俯首帖耳。像康一鸣这样的民主党派副市长。虽然名义上分管环保局,但是对于他这个环保局长的乌纱帽却没有多少发言权。何况顾明生自认为自己也算是市政府的老人了,能够走到这一步自然有其理由。
“当然有!我有同学在国家经贸委工作。我通过他帮忙查阅了这一类设备的国外报价。都在五百万美元以上。无论是产自德国还是日本,价格都相差不大。”康一鸣扫了蔡正阳一眼。沉声道:“这一类设备必须成套才能发挥作用,而且即便是充分发挥作用也只能说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无法完全杜绝。这一类企业根本就不适合建设在郊区。尤其是像安都这样的大城市。而且龙潭区还处于安都市区上风区,这就危害更大!”
蔡正阳虽然并不认同康一鸣的工作方式,但是对康一鸣还是相当敬重,毕竟这个时代这个位置能够一心一意为工作不惜得罪人,仅这份精神就值得钦佩。
“康市长。你说这一套设备就要五六百万美元是否有依据?”蔡正阳插话了,虽然他知道在这种场合下轻易表态是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宁书记也要求他对这件事情给予关注。而招商引资又属于他分管范畴,他过问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老顾,别扯那么远,我觉得康市长说的有一定道理,这些化工企业大多都是从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沿海尤其是江浙那边产权改革走在了前列,这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已经改制成为纯粹的私营企业,这也使得这些企业主们在很大程度上更看重经济利益而缺乏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他们是否会斥巨资投入到环保治污上来值得怀疑,这也就需要我们的职能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这些企业跟踪监管。”
“哼,顾局长,我看过那几家企业提出的要购买的几套治污设备,而且也通过各种渠道咨询过这些设备的价格,先不说这些设备能不能达到治污标准,仅仅是一套完备的治污设备就价值五六百万美元。而这几家企业有哪一家投资超过三千万?真是笑话,投资不超过三千万,但是治污设备就会超过三千万?你觉得这种蹊跷的事情会发生么?”康一鸣冷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