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一见钟情》(四)
谢兰生也只能感慨这支队伍太难带了。
于是,两个小时零一刻钟的“座谈会”,官方说了三分之二还多,电影人说了三分之一,却没得到太多回应。
等再回家,谢兰生跟莘野坐在一楼餐厅的桌子前,把座谈会上要说的列了一个提纲出来。
谢兰生则笑了笑。
他们吃了一顿日料。在席间,谢兰生把这一整天事无巨细地讲了遍,莘野偶尔说句“恭喜”,偶尔给些意见,而后,谢兰生又问莘野这一天都干了什么,气氛温馨。
王先进又继续说:“李凯、王峰、张冬冬、xx、xxx、王先进。”
谢兰生并没做晚餐,于是两人出去吃了。现在,早餐都是莘野安排,晚餐则是不大一定。周末都是莘野负责,平时如果莘野早回,6点半回,那也全是莘野负责,如果莘野晚回,谢兰生会下厨做饭,要是兰生不想动弹两个人就出去吃点。
比如,第一天,就有几个独立导演认为应该写成诗歌,“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让参会者潸然泪下!”,但王先进挥手阻止,主张还是写成公文,说:“一二三四一目了然,能最好地传递诉求,电影局的大领导们也最会看这个东西。如果念诗,可能念完,他们还是云里雾里。”
因为时间非常有限,谢兰生等几个大导对电影局说了意见,可是后排其他导演完全没有发言机会。
因为都是搞艺术的,14个人总有分歧。
但这其实也不重要。
从这一天开始,谢兰生与其他12个独立电影人加王先进开始反复讨论、修改座谈会用的发言稿。
这七个人依然还是电影人里最敢干的,最有勇气的,他们对着电影局长一腔热血字字铿锵,说“我们认为”“我们希望”,从来不曾唯唯诺诺。
24个电话打过一圈,跟剩余的联盟成员确定好了初次碰头的时间和地点等等,时间走到七点半钟,莘野开门进屋了。
七个签名一被念完,电影学院的会议室立即响起一片掌声。
…………
电影局的几个官员也都跟着鼓了掌,而后他们站起身来,一个一个地离开了。
在发言稿拟好之后,谢兰生和王先进就已经知道这份发言除首条外其他几条都不现实,都不会被回复。但是这些无所谓,他们只想说出观点。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就要到五点了,王先进也非常清楚这个会议必须散了,于是念了讲稿收尾:“最近几年,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努力,我们期待中国电影更加出色、更有影响,愿为中国电影发展、繁荣贡献一切!”
直到12点钟。
顿顿,他又说:“署名者:第一个,谢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