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镜
李建国拿笔画图,“边上就是拿木板挡一下,烧开水往里头灌,放到外面冻上,再取下来就行了。”
“不好取吧?这个冰冻在铁上头,下面是不是抹点什么?”
“不用,只要把这铝板翻过来,在上面烧点东西,整块冰就会落下去,不要碎掉就行。”
“......铝板比较轻是吧?”
“还有不容易锈,它氧化后有层三氧化二铝,质地很轻,水结冰在上面,特别容易敲落。咱们平时烧水的水壶就是铝的,冬天结冰也是很常见,磕下就落下来了。”
困难这么长时间没解决,问题出在哪?环境是客观的,思路是主观的,没思路那责任就是大家的了。
边防哨所的给养一直是很严重的问题。那地方如果没找到煤,本身作物生长就困难,还要被烧掉,日子一久,生态破坏也是真严重。
更别说像几个地方,喜马拉雅山,上哪去找树,哪来的煤,烧的可是油,还得人背上去。
太阳能要是能利用得早些,不知能解决多少困难,这好像也不难,那里别东西没有,冰可太多了。
“当然,或许真不是没人想到过用冰来当这个凸透镜,但冰的问题其实是里面结晶复杂,太厚就不那么透明了,光能耗在这个晶体内,现在能变薄,那就是得解决强度的问题,加丝线就可以了,当然,直接用亚克力,这个先进口一些......”
“如果到古代,可以用泥盘来做模具,先烧一个差不多的陶底,然后再做冰镜,然后根据焦点来修冰,反过来再做更精准的模具,这样子几次就可以了......”
李建国突然失笑:“说得我们马上要去古代似的,现在是不用这样了,首长们好好保护身体,我们还有时间学习的。”
大家表情一言难尽,都是日常现象,所以我们确实是真的全面科学素养低下还不爱思考,所以我们的科学家们好像也有点失职,这些东西你们应该也能想到啊!
“所以你说的不管是这神像,还是透镜,里头都用到了纤维的东西。”有人插了句嘴。
“当然,这个是取暖的一种方式,跟那利用植物的生产线还是不一样。”
李建国抬头补充了一句,“有些东西先做先用。”
“还有风能对吧,这些地方风力十足。”
“是的,风能其实最容易利用的,风力发电机我们自己都能造,不过这个不冲突,都可以用,在坡面上建窑洞,然后用冰当窗户,弄几个温室。”
问题都解决了,李一鸣那发过来的各种结构什么都有,就是得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做方案。
“如果是模具,那需要机床厂做一个专门的金属板,然后做个圆盘底,冬天里头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