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叶公好龙
“子少兄所学古文尚书,还是用古代的大篆传经?”
章句、训诂、义理,乃是通晓一经的必备基础,可左传眼下无章句义理,只有贾谊一百年前作下的训诂,也就是名词注释,毕竟是古文字,语法之类与汉代的通用语也有很大区别,若是连意思都不明白,谈何知晓文义。
徐敖抬起头看了一眼任弘,发现他目光殷切。
贯长卿的另一个弟子解延年闻言大笑:“子少这次却是料错了,西安侯虽然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可与河间国太子等人不同,是真心向学,他早在长安时,便花了大半年时间,将那些难懂的大篆运用熟练,经传皆已熟悉,如今来河间,主要是从夫子日夜习得训诂。”
“当然不是。”
“因为左丘明亲见孔子,好恶与圣人同,因为惧怕圣人弟子各抒己见,曲解经义,这才作了《左传》,他果然没料错,公羊一派沉溺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也。”
“针对这场彗星现于心宿,有两位鲁国大夫作过预言,都认为,彗星出现于大火的方位,表示火灾将发生在宋、卫、陈、郑之分野。郑国人裨灶也如此认为,他对郑国执政子产说,宋、卫、陈、郑四国将同日发生火灾,如用一种宝物祭神,郑国可以免灾。可是子产不给,还说这样的一番话。”
贯长卿在这点上十分坚持,虽然影响力小,可也是三传之一,不过公羊榖梁两家视左传为不传春秋的子学著述,贯长卿则觉得他们走的才是歪路。三家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对方是修正主义。
徐敖和解延年不欲打扰,自己找了蒲席跪坐,却听这位西安侯已经不必看书,便将传上的内容说得头头是道了。
可没法子,公羊抢了时代先机啊,在这经学大一统的时代,《左传》要得到承认与发展,不仅要在学术上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还得与时俱进才行。
作为一个全日制儒生,徐敖对那些非全日制同学对学术的热爱的存疑的。
“《春秋》有载,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十八年则曰: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灾。”
所以在任弘看来,这一切的前提是解决学习的壁垒,让左传的影响慢慢扩大开来。
但徐敖还是有些不信,直到跟着解延年步入日华宫的授课厅堂,却见河间王太子刘元在一旁打瞌睡,一位面如冠玉,头戴长冠的儒雅君子,正在和老师探讨经传里的一段内容。
等徐敖被引上来与任弘相见后,任弘对他所学的古文尚书来了兴趣。
但贾谊一来文笔好,训诂也没有长篇大论,相比于拜入其他家动辄数十上百万的训诂,已是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