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好男儿
而在任弘的计划里,待他下次再出玉门,便是将这井渠引入西域之时。
察举权掌握在郡守手中,标准又是弹性的,一来二去,就变了味。
经营西域也一样,穷尽一代人,能取得的成果可能也不大,若无一代代兵团人愚公移山的精神,能坚持下来么?
举孝廉的重点不在孝、廉,比的其实是郡中名望、家族势力、财富多寡和社会关系。
只是改造自然,与之相谐而生。
“不对,可能不会叫坎儿井了。”
而围观的众吏员里,站在后排的陈彭祖却忍不住暗暗打起了哈欠,心中暗道:“这大热天的,就不能快点么?”
“坎儿井!”
陈彭祖已从中部都尉调到郡中做吏,对索平被举为孝廉,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井渠在西域能沿用两千年而不落伍,后世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与大运河和长城相提并论,并有个新名字。
具有上述优势的只有两种人:世代做官的世吏,家累千金的豪强。
不是征服自然。
不管在哪个郡,世吏和豪强子弟,总是优先得到察举,位列高官,顺便继承祖辈的关系和财富,在地方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
恶劣的环境就好比巍峨的王屋山,来到边郡盐卤沙壤之地的汉人移民,就是愚公。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做着穷尽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庞大工程。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每代人挖一段渠,百年之后,便能换来一个塞上江南。
汉武帝时,察举作为岁举常科,成为选官正途。按照规定,除有市籍的商人、奴婢外,一切编户齐民都有资格被察举,无官职者授官,有官职者入朝为郎。
天山脚下日头毒辣,水蒸发量大,而井渠能够将那些渗入地下土层的雪水收集起来,灌溉农田。
看上去,这上升渠道,是向社会大多数人敞开的。
这项才诞生数十年的技术,在河西只是小试牛刀,它真正能发扬光大的地方,还是西域。
可实际上,却并非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