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
任弘大摇其头:“这些虽也需要,但却并非最为关键。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让鄯善国富庶的同时,还要传播教化!”
虽然尉屠耆对这一招是否管用还心存疑虑,但还是答应推行。
“光靠收取赋税恐怕是不够的。”
对话进行到这,尉屠耆已对任弘十分信服,觉得他确实是一心为自己,为鄯善国着想,便郑重避席,恭恭敬敬地朝任弘作揖,求问第三件事。
“国小民贫,何以富之?”
“那教之,又作何解?”
“减半?”尉屠耆很不理解:“若是减半,收取的钱帛就少了,鄯善又如何富裕呢?”
不过确实很贴切,自张骞凿空西域已过去四十年,汉朝与西方世界有了直接接触。随着使者商贾日益增多,双方对对方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因为审美等问题,漆器等商品难以卖到高价了。
任弘给他讲了中原的一个故事:
尉屠耆却被任弘口中的名词吸引了:“丝路?这说法我倒是从未听说过。”
“管仲为齐相时,关市讥而不征,对国外客商只进行必要的盘查,而免除其关税。一时间,天下商贾云集齐国,齐国因此得到了本国所缺乏的货物,又将多余的鱼盐卖出国门,由是大富!”
所以尉屠耆也苦恼:
任弘道:“鄯善王觉得,如何判断一个邦国,是否是礼仪之邦?”
而尉屠耆也去仓库里看过,在当地能当成货币使用的丝绸布匹已经不多,而过去历代楼兰王最大的一笔财富:属于王室的驼群和牛羊,又被却胡侯伊向汉接管,只给他送来一些老、幼牲畜。
尉屠耆一愣:“看其是否有宫室楼阙、钟鸣鼎食、汉家衣冠?”
这一点说到尉屠耆心坎上了,他今日说要重修宫室,建造汉阙时,就遭到了贵族们的一致反对,个个叫苦不迭。说为了给汉军修坞院,为了给鄯善王建新房,已经将余粮都献出来了,再无余力折腾。
任弘笑道:“鄯善王别看扦泥不大,但它可是丝路南道的必经之地,眼下北道为匈奴所断,不通。所以诸国使者、商队想要前往大汉,大汉军队、使团要去大宛等邦,都得从扦泥经过!”
“鄯善就应该学管仲之法,毕竟日后西域北道一旦打通,商贾使团也可以绕路,若将过路费减半,商贾使团必然云集。他们不但会带来鄯善王所需的各种货物,还要在鄯善吃喝,进女闾消遣,购买牛马骆驼。如此便能让扦泥集市繁荣,鄯善王再从集市上收税,不就能让鄯善府库富裕么,此不加赋而国用足也。”
但扦泥最大的潜力,尉屠耆恐怕还未看到。
在任弘的计划里,鄯善起到的就是一个中转商站的作用,人往来越多,就越是繁荣。
据任弘了解,临时征收的实物税,王室自己经营的畜群,每年向农民征收的两次渠水费,以及外国商队的过路费,这就是鄯善的主要财政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