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到四合院我的代号是军师 第120章 娄敬夫举家赴港
以前,生产任务下来,先由技术员把图纸有关要求强调一遍,对,只强调一遍,再问就很不耐烦。
连车间主任都得小意伺候,不敢有半点儿不敬。
现在,科研中心从俞翻(于北辰)、陈贤临到普通办事员,遇上了困难,比如对图纸理解不够,不敢轻易开动机器,或者机器出现故障,影响工件公差等等问题,都主动提供帮助,教会为止。
此消彼长,科研中心成了香饽饽,技术科快要臭大街了。
逼得技术科科长王强不得不放下身段,每天带领技术员,到车间蹲点,主动维修维护,解答生产上的疑难问题。
在红星轧钢厂,按照于北辰(俞翻)的级别,是可以在小食堂吃干部餐。
当然,所谓的干部餐也只是不用跟工人们一样排队打饭,饭菜的份量略足而已。
搞清了这个区别,俞翻就再没有到小食堂吃过饭,而是跟所有工人一样,排队打饭。
刚开始的时候,认识的工人们提醒他,于主任要到小食堂吃,连何雨柱都劝他,可是他回答喜欢跟工人们一起吃饭聊天儿。
为这事儿,杨富国和李怀德都找过他,让他别独出心裁,都被他义正词严地驳回去了。
工人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作风的转变,也变相地加强了车间生产过程的监督,工件不合格率和报废率明显降低。
跟工人们同吃一锅饭,就是独出心裁?刚刚解放才几年,我们这些干部就想当老爷了?
俞翻不在小食堂吃饭,陈贤临也不去,别看人家是学者出身,可真扑下身子,和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
两位领导是这个作风,刚变换身份不久的办事员们,就更加贴地气。
厂里各个车间有事都愿意找科研中心,人家没有技术员那么牛气冲天,技术还比他们强。
现在,科研中心大有取代技术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