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大明的户籍制,绝对不是种姓制。
所以张居正尽管出身于军户世家,但他凭借自身的能力,也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
最终成为明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更是担任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甚至对于明朝的政局,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毕竟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就是对于张居正最好的评价。
也是再三诠释了忠臣与权臣,从来都不矛盾。
“而只要不是所属贱籍,皆可参加科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农户、军户、匠户。”
“况且这是老爷子建立户籍制以后,就定下的规矩。”
“所以只要努努力,他们也可以凭借科举,改变自己的出身。”
随后,朱标看向朱棡轻声道。
明朝的户籍制,虽然存在弊端,但只要不是分属贱籍,就都拥有参加科举的权力。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后世总有人说朱元璋建立了四等人的种姓制。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谬绝伦。
首先你要弄明白,什么是种姓制。
种姓制就是处于一种静态,意味着一个人的种姓身份由其出生决定,且一生不变,永生永世。
所以哪怕是不能成为大官,只要努努力,也可以成为朝廷官吏,从而改变自己的出身。
这可不是瞎掰,而是有事实依据。
就拿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来说吧,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出生于湖广荆州卫,故又被称作“张江陵”。
而这张居正,便是出自军户家庭。
这意味着张居正的家族在明朝的户籍制度下属于军籍,即专门负责军事服务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