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 第184章 契机

第184章 契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王扬首先说道:“柳憕向蛮人说了我的丝绸生意,说了我琅琊王氏的身份,要蛮人把我留下来换丝绸。这件事,我没有写上去。”

柳惔动容,倒不是因为柳憕害王扬,这点他不奇怪,再说王扬也不是等着人害而不反击的善茬儿,并且从结果上看,王扬安然返回,而阿弟却被蛮人带走,说件事完全和王扬无关,他不信。他倒很想看看,王扬会不会承认。

另外,尽管他相信弟弟没有与蛮族勾结,但此间细节一旦传出,弟弟必被物议所非,甚至可能被追究责任,王扬隐住这点没说,也算给弟弟留了一个体面。现在田奇死了,混进乐府的那个仆人也死在林中,应该同样是被蛮人所杀,但此案中尚有一个乐家管事,不知道他会不会牵连到弟弟。

柳惔嘴唇微颤,似乎想要说点什么,王扬续道:“柳憕说了自己是国公之子,我也顺水推舟,坐实了他的身份。他一边说,我一边拱火,所以他被蛮人带走,也有我的责任。”

柳惔没想到王扬如此坦率!

柳惔盯着王扬的眼睛:“我不信案卷,我信你。”

王扬意识到这是一个契机。

此时他有三种选择,一是虚与委蛇,二是全部说出,三是只说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就当下情形来说,无论做哪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他看着王扬,脸上的神情极为复杂,沉淀了一下情绪,拱手,缓缓说道:“多谢王公子坦诚相告。”

“柳大人有什么打算?”王扬问。

柳惔怔怔而立,木然道:“这件事怪不得公子。”

“不,我是问救人的事。”

“齐律禁与蛮人交通。我家若私下赎人,那便是违律。若他们要的数目不多,或者事情闹得不大,那即便是违律,我可一身担之。但此事如此震动,他们索要的锦缎又这样多,如果运了过去,往小了说是资敌,大了说是交通蛮部,另有所图。这是可能祸及家门的事,我不能这么做。”

以者,用也。“所以”,即“所用”,指用以行事的方法;由是缘由。“所由”就是如此行事的原因;“所安”是心性喜好。“廋”译为隐藏。

孔子讲的是看人之法。

看人要看他做事的方法,看他那样做的原因,再看他心性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这个人就藏不住了。所谓“人焉廋哉”是也。

王扬察其人,观其色,断其心,再结合柳惔的为人、性格、目的与这件事后续发展的预期,包括柳憕归来的可能性,王扬选择了第二种,即全部说出。也叫坦白。

但坦白也是有讲究的,有时同样一件事,措辞不同,侧重不同,甚至顺序不同,都可能给听者造成天差地别的两种感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