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投机有搞头
至于后期如何收回成本,那还不简单,只要上海的糖厂成立,那这些甘蔗种,那就是高价可以卖给糖厂。
陈光良对制糖如此热衷,自然是考虑时间紧迫的问题,华夏糖业必须争分夺秒。
“徐师傅,这批甘蔗总计多少根?”陈光良关心的问道。
徐才进从粤省回来后,这两天一直钉在这边的农田里,只会雇佣的农夫种植甘蔗,必须在4月中旬前完工。
此时他略带疲惫的说道:“一亩是3000根,总计带回来15万根甘蔗,若是顺利的花,第一年可以收获50~60万根,差不多两千吨吧。”
陆涵章脸有些微微涨红,因为陈光良表现得‘咄咄逼人’,让他没有来冲动的说道:“行,陈先生那么诚心,我要是再不知趣,就是不应该了!”
“哈哈”陈光良笑道:“好,喜得一员大将。不瞒大家说,我这个人喜欢出谋划策,但不喜欢去事事亲力亲为。就像《东方日报》走上正轨后,我便把它丢给人家管理,我只需要监督和偶尔提出一些建议。”
众人纷纷赞扬了几句,毕竟陈光良是真的很成功。
随后,陈光良又对庄铸九说道:“庄先生,你就是时代院线的总经理,可以考虑研究了!这里面,可是七小姐的嫁妆”
庄铸九被陈光良调侃,也很是老实的说道:“多谢陈先生的信任”
还可以,拉回上海的是40吨的种苗,增长五十倍。
陈光良说道:“如果使用钾磷肥,会不会提高产量?”
徐才进眼前一亮,说道:“这个可以实验一片,对比一下才知道。”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好,上海甘蔗的引进,就交给徐师傅了,资金暂时由我来支出,徐师傅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来找我!”
徐才进佩服的说道:“陈先生大义,我一定尽心尽力。”
人家老实,但不是没有才华,而且他的老实也只是在盛七面前,说白了那是爱之深;当然如果没有追上,那就是舔狗。
随后,大家纷纷赞扬自助餐的美味和趣味。
第二天,陈光良出现在崇明岛的一个田地里,他身边跟着的是农学专家徐才进。
粤省第一批从印尼、马来引进的三种甘蔗品种回来后,上海方面也分走一小部分,约能培种50亩地。
这部分资金是由陈光良个人投资,甚至连这50亩农地,都是陈光良投资承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