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尧君素忠责降臣
“大王所料甚是,李渊再派援兵的话,主将当是会从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三人中选出。臣闻之,李世民现统兵在陇西,与薛举对峙;李建成被李渊立为世子,现在长安,辅佐李渊料理军政,他两人恐都难分身。如此,也许李渊二拨来援河东之军的主将,会是刘文静?”
却这拍马屁,有高明的马屁,有低端的马屁。
像是高延霸,往往都是拍些低端的马屁,而这屈突通,却每每马屁能够“切中要害”,用忠朴的话语,称赞出李善道在战略上的高明地方,总能搔到李善道的痒处,可称高明之马屁了。
李善道摸着短髭,呵呵一笑,愈加是拿捏出了轻描淡写之态,说道:“屈突公,我就说知我者,公也。公所言正是,对李渊来说,太原、河东至关重要。有此一地,他就不但能保关中侧翼安稳,且能借此,图谋中原。是以,姜宝谊、李仲文必然只是他所遣之第一拨援军;随着他反应过来,以及抽调兵马完成,他的第二拨援军想来应是不久就会来至。”
高曦问道:“大王,李渊的第二拨援兵,大王以为会择谁人为将?兵马能有多少?”
李善道稍作沉思,答道:“第一拨援军,姜宝谊、李仲文两部,只是仓促之间,就近调拨的权宜之策,第二拨援军的主将,李渊必定会精心挑选,既要有资望,可以御众,又要知兵堪战,能为方面之任,李渊麾下,能当此任者不多,无非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或刘文静。兵马之数,依我看,或在三万至五万之间,毕竟他不可能倾巢而出,关中现北有梁师都,西有薛举,皆拥强兵,连通突厥,对他的威胁不小,长安亦需重兵防守。”
南边所来军报,窦建德已攻下涑水对岸渡口,兵马开始渡水。北边军报,姜宝谊、李仲文两部今晨再次对王须达、王君廓、董法律等部发起进攻,战斗激烈,但防线仍稳。
李善道琢磨了下,说道:“独孤怀恩全军覆没的消息,一传到姜宝谊、李仲文处,可以料见,他俩肯定就会撤兵了。”令萧裕,说道,“元德,你即刻引骑北上,看看能不能赶在姜、李撤兵前,抄其后路。如能,配合王须达等,尽量将他两部留在汾阴、桑泉间,候我主力往击。”
萧裕领命,行个军礼,便奉令从事去也。
李善道接着下令:“定方,集合你部,赶去蒲坂东渡,将渡口夺占。”
苏定方没太领会李善道这道军令的用意,问道:“大王,将渡口夺占?”
原先前世的时候,李善道对李渊建国的过程不太了解,印象中,只觉得唐军无往不胜,似乎将才云集,名将辈出,随便掂出来一个都威名赫赫。然而,当下李善道对李渊麾下能用之将,则有了个新的认识。从李渊起兵开始,一直到现在,能得被他用为方面之任,而且自身具备军事才能者,其实寥寥无几。如他所指,也就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三人而已。
李渊之起兵最初,所置三军,中军他自统,左右两军的主将分是李建成、李世民。起兵第一仗,打西河郡,李建成、李世民一块儿打的。接着,在潼关阻击屈突通,李建成、刘文静打的;经略渭北等地,主要李世民打的。再接着,大仗这块儿就是去年冬打薛举了,仍是李世民打的。除了这三人以外,有被李渊用为方面之任的,便只有他的从子李孝恭,被派去经略巴蜀,使得三十余州归降李渊,——但李孝恭目前仍在巴蜀,用他援河东显是不行的了。
至於其他将领,虽各有战功,但多为辅助之才,难以独当一面。
当然,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原本的时空中也还是有的,比如李靖、徐世绩等,可徐世绩这个时空中,李密尚未兵败,他依旧在李密军中,而李靖尚未崭露头角,——最起码,李善道还没从细作、康三藏的商队处听说过李靖的消息,因此目前李渊所能依重,如他再遣兵来援河东,所能用之方面之将,按李善道估料,大概依旧不出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三人。
屈突通以为然,沉吟了下,说道:“李渊用将,非其诸子、宗亲不能信之,差大王远矣。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其之子;李孝恭,其之从子;独孤怀恩,其之内弟。此外,亦只有刘文静以元从之身,兼有智谋,稍得其领兵之用。
“对。李渊势必不会坐视我军攻占河东,他一定会再调兵马来援。不论李渊的第二拨援兵何时会到,总之我军先将蒲坂渡口占下,有备无患。”
苏定方恍然大悟,便亦领命而去。
——独孤怀恩部在蒲坂渡口驻的有兵马,但兵马不多,苏定方一部前往,就足能夺下。
屈突通不觉赞佩说道:“大王行事,未雨绸缪。太原,是李渊的兴起之地,他的确是不会轻易放弃,料之当会再调援兵。蒲坂渡口,确实是先得占据。”
作为“主公”,就得站得高、看得远。蒲坂渡口的重要性,屈突通等也都知道,但才打赢独孤怀恩这一仗,胜利的成果还没消化,李善道就立刻命令去夺占渡口,如此冷静,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