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仁不义问王意
“大王令孔德绍以‘仁义’责我家主公,不仁不义者究竟何人,於今已是有目共睹!”马周冷笑说道,“求和书已还大王,我家主公所问,敢请大王答之。”
窦建德迟疑了下,说道:“兵者,凶事也,孤念与汉公往日之情意,实不欲与汉公刀兵相见,而成死敌,致两败俱伤之局!足下且请还之,孤这两日,另有书信敬呈汉公,可乎?”
马周本也知道,窦建德肯定不会回答李善道的这一问,便不再追问,再度长揖,行了个礼,便告辞退出。退出帐外,自有窦营的辕门守将送他出营。到得营外,带上亲从,还营而去。
偷袭不成,把自己搞成了个“不仁不义”,窦建德搓着手,帐中转了半晌,下令说道:“夜袭兵败,可知李善道谨慎有备。夜袭,是不能再袭了。可夜袭失利,我军要想顺利撤兵,也就难了。惟今之计,只剩一个,便是令蓨县、弓高、阜城兵马保住漳水对岸之外,调乐寿援兵!”
宋正本、凌敬等亦是已无有别计。
不多时,众人见一个至多十七八岁的青年人,昂昂然入进帐中。
这青年可不就是马周!
马周下揖行礼,朗声说道:“我家主公令仆来谒大王,是为还大王一封书信,问大王一句话。”从怀中,将窦建德写给李善道的两封书信之一,呈递给了窦建德,说道,“就在今晚入夜时,短短的三个时辰前,大王派了孔君,奉求和、求战两书,献与我家主公。求和的言犹在耳,求和此信的墨迹未干,大王便夜袭我营。是故我家主公,令仆将大王的求和此信还与大王,求战书,我家主公就留下了。要问大王的话便是:请问大王,愿何日约期会战?”
一通话,半个脏字没有,也没有半句质问窦建德不守信诺的言语,然满帐诸人,尽皆羞惭!
高雅贤勃然大怒,起身按刀,逼视马周:“汉公是叫你来侮辱我家大王的么?孺子不畏死乎?”
便当晚令下,窦建德遣了快马,传令去与蓨县、弓高、阜城、乐寿的驻兵。
……
窦建德给蓨县、弓高、阜城的军令,这已是第二道。
即便不提马周说的话,单从马周的年龄看,一个连二十不到的年轻人,的确是就已有轻视窦建德之嫌。好歹窦建德派去见李善道的,是个孔夫子的后裔,本人也有名声的孔德绍!
马周怡然不畏,哈哈大笑,说道:“不闻苏武言乎?‘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周一头耳,何所有惜?大王若固欲杀之,便请杀之。唯所恐者,今周若被大王所杀,候大王兵败之日,乃至在座诸公,无噍类矣!”
苏武的此话,是说给匈奴人的。苏武是汉臣,所以他是“汉使者”,李善道於今自称汉公,则马周自然也就是“汉使者”了,却引用此话,倒是称得上说得过去。
高雅贤便要抽刀出鞘!
窦建德止住了他,与马周说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孤与汉公本有旧谊。高公适所言,戏足下也。足下无须动怒。”看了看已被放在案上的自己亲笔所写的求和书信,佯笑说道,“至若今晚小战,亦不过相戏之举。足下请转禀汉公,汉公素来大度,谅必可一笑置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