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继位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初七,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耆英到达江宁(今南京)。英舰已经开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兵南京城下。十五日,耆英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英舰“康华丽号”上会见。十九日,耆英同璞鼎查又在静海寺会谈。二十四日(8月29日),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受道光皇帝之命,与璞鼎查签订结束中英鸦片战争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八月初二(9月6日),道光帝批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共十三款,主要内容有:
嘉庆皇帝,这是一喜。另一喜是皇父为他娶妻成婚。新娘钮祜禄氏是户部尚书布彦达赉(lài)之女,被册为嫡福晋。
而在避暑山庄,内廷扈从、睿亲王之子禧恩提出,智亲王有定乱之功,应当继位。禧恩本来并无权力建言皇储大事,所以他的建议没有得到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认同。这说明当时禧恩等跟随在嘉庆皇帝身边的大臣,并没有听到皇帝对储位的安排。
嘉庆帝的皇后在皇宫惊悉嘉庆帝驾崩的噩耗,传下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智亲王绵宁,即正尊位。本来皇后就在宫里,应该派人去取“正大光明”匾后面的鐍匣御书,但是皇后却直接传下懿旨,这说明鐍匣御书不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戴均元和托津就督促皇帝身边的太监们,查找了皇帝用的十多个箱子,最后从嘉庆帝的近侍身上发现一个小金盒,锁着,没钥匙。托津把锁拧开,发现御书就在里面。原来装御书的鐍匣就是这个小金盒,由嘉庆帝随行携带。这样,鐍匣御书经过周折,总算找到。大学士托津偕戴均元宣示御书,立绵宁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后发丧。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绵宁随皇父嘉庆帝到热河木兰秋狝。二十四日,嘉庆帝不适。二十五日,病危,接着就驾崩了。嘉庆帝在避暑山庄崩逝后,本应立即派大臣急驰北京,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鐍匣。但是,当时并没有这样做。
在找不到鐍匣御书的情况下,皇后钮祜禄氏明明有绵恺、绵忻两个亲生皇子,但她下懿旨由不是自己亲生的皇次子绵宁继位;而宗室禧恩也斗胆建议由绵宁继位,这些都说明绵宁继位是人心所向的。
尽管绵宁有出色的表现,又被秘定为储君,但在皇位继承时,仍然出现了风波。这场风波是由装着立储谕旨的鐍匣引起的。
道光帝执政三十年,既算是勤政,也算是节俭。他做了不少事情,如惩治贪污、整顿吏治、治河通漕、清厘盐政、开通海运等,都或多或少有所成绩。他一生中最大的政绩,是巩固了新疆的社会秩序;最大的悲苦,是鸦片战争失败,并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绵宁三十二岁时,发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宫的突发性事件。他机智勇敢,登墙上房,射死两名天理教徒,并飞章向皇父奏报。这使他在内廷上下,朝野内外,威望大增。嘉庆帝在回京途中得到奏报后,立即封绵宁为智亲王。
道光帝面对英国的鸦片侵略,是禁烟还是销烟?摇摆不定;应对英国入侵的鸦片战争,是抗战,还是议和?首鼠两端;最终,签订《南京条约》,丧权辱国。
绵宁十八岁时,皇父嘉庆帝遵照秘密建储家法,亲笔写下绵宁的名字,封藏在鐍(jué)匣里。这样,绵宁成为秘立的皇太子。从此,到寿皇殿展拜历代先帝,命他随行;去乾隆帝的裕陵添敷土,命他恭代,这都表现出皇父对他格外信任和关怀。绵宁被秘密立储之后,嘉庆帝经常嘱咐他不要胡思乱想,要他静心读书,修身养性。绵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与诗书相砥砺,写成了《养正书屋诗文》四十卷。他亲笔书写了“至敬”“存诚”“勤学”“改过”四个条幅,挂在屋中,以提示自己要修身养性,也是向皇父表露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