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英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的足迹踏遍南疆八城及吐鲁番、哈密,行程三万里。其间,浚水源,开沟渠,父子扯绳,进行测量,垦田近六十九万亩,提议给当地民众耕种,得到允准,为新疆的开发建设做出贡献。同时,林则徐以政治家的敏锐研究西部局势,提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预见:“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指出了沙俄对中国的威胁。
林则徐从二十九岁到三十六岁,在京师做了七年小京官。他刻了一枚闲章,“读书东观,视草西台”八个字——“东观”为汉藏书之处,“西台”为唐御史之省,表明他励志既勤于学习,又清廉自守。
后来,清廷起用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回福建老家。十一月,疾病缠身的林则徐特意把行船在长沙岳麓山下湘江边停泊,派人招左宗棠来舟中见面。左宗棠(1812—1885)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和林则徐在舟中彻夜畅饮倾谈。当时,林则徐六十五岁,左宗棠三十八岁,两人神交已久,素未谋面,但一见如故。“湘江夜话”的经历对左宗棠产生很大影响,后来他经略西北,反抗沙俄侵略,为祖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代各衙署公堂大多悬挂一个匾额,上面是康熙帝御笔“清慎勤” 三个字——清廉、谨慎、勤勉。林则徐以一生三十多年的为官实践,践行这三字的官箴。
道光三十年(1850年)九月,清廷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西,林则徐在途中病逝。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壮举,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是,为什么林则徐可以做出如此英雄壮举呢?答案可以从他为官和交友的一些片段中去寻找。
林则徐为官,始终以清廉、谨慎、勤勉为准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重视交友,以正直的人格结交正人君子为友,肝胆相照,相互感召,志同道合,同舟共济。这种君子之交就像一股清流,注入当时颓萎的官场。
上一讲说到林则徐仰慕“梅妻鹤子”的精神境界,在任职杭嘉湖道时,修葺林逋墓。此外,在杭州,林则徐还修葺了明朝于谦墓,而在福州任职时,他修葺了宋朝李纲墓。林则徐用这些举动来追慕英雄,教育后人,而他自己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
林则徐生逢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他睁眼看世界,挺身抗侵略,以铮铮铁骨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是伟大的爱国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为官与交友